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流量下水道,怎么越摆越火了 > 第203章 时代变了(第1页)

第203章 时代变了(第1页)

“……”

来的时候有免不了的接风宴,走的时候,方盛婉拒了所有的客套。

没别的。

不能既耽误片场时间,又让剧组多花接待费。

更何况时间还早,虽然没有直飞香港的航班,但还能直飞羊城。。。

高原的风裹着雪粒,抽打在脸上像细小的刀片。小陆站在海拔四千八百米的临时营地前,呼出的气息瞬间凝成白雾。远处哨所的红旗在狂风中猎猎作响,如同某种不屈的宣言。他低头看了看手中那封信??字迹歪斜却用力,纸张边缘已被汗水浸得发软,是那个新兵亲手托人送来的。

“我以前总觉得,守边是种任务。”信里写道,“可看了你们拍的《黎明之前》,我才明白,这不只是任务,是活着的人替死去的人继续站岗。”

小陆把信折好,放进胸前口袋,紧贴着心脏的位置。他知道,这部续集不能再用传统的叙事逻辑去架构。它不该有英雄式的独白,也不该刻意煽情。它必须像冻土下的根脉,在沉默中延伸,在无声处爆裂。

方盛走过来递给他一杯热姜茶,铝杯外壁烫得几乎握不住。“今天试拍第一场巡逻戏,”他说,“剧本他们自己改了三遍。最后一版连时间都按真实日志来:凌晨三点出发,七点抵达冰裂缝区,十一点遭遇暴风雪……全程二十四小时无剪辑直播。”

“直播?”小陆皱眉,“上面同意?”

“没问上面。”方盛笑了笑,眼角的皱纹深如刀刻,“我们只说‘内部记录’。但信号会通过卫星链路同步传回后方三个志愿者站点??青海玉树、四川甘孜、云南迪庆。他们会转播给当地学校和社区中心。如果有人想看,自然能看到。”

小陆沉默片刻,忽然笑了:“你比我还疯。”

“不是疯,是知道什么时候该往前一步。”方盛望着远处雪山,“这些年,我们总在等许可。可有些事,等不来。就像那位老兵说的,‘不能让名字彻底消失’。现在,轮到我们不让画面被抹掉了。”

当天夜里,拍摄正式开始。

没有灯光组,没有威亚,没有替身演员。参与演出的十二名官兵全是真实戍边战士,他们穿着日常执勤装备,背着三十公斤的补给包,在零下二十八度的环境中徒步穿越结冰河谷。摄像机由两名随队摄影师手持,电池每隔四十分钟就要更换一次,否则会在寒风中瞬间耗尽。

镜头里,一名年轻士兵脚下一滑,整个人摔进积雪坑。他挣扎着爬起,嘴里骂了一句脏话,又默默系紧背包带继续前行。没人喊卡,因为这不是表演,而是生活本身。

小陆蹲在监视器旁,看着实时画面,手指冻得发僵。他忽然注意到一个细节:每当队伍经过某段山路时,战士们都会下意识地抬手敬礼。他问方盛原因。

“那是三年前牺牲的班长倒下的地方。”方盛低声说,“他们每过一次,就敬一次礼。不是命令,是习惯。”

小陆心头一震。他立刻决定将这个动作保留下来,并建议在后期不做任何标注说明??让观众自己去发现、去追问、去记住。

接下来的几天,拍摄持续推进。最艰难的一场戏发生在第五天清晨:模拟夜间突袭救援。一支小队需在暴雪中奔赴二十公里外的废弃观测站,营救“被困战友”。实际拍摄时,天气突变,真暴风雪来袭,能见度不足五米。

指挥部紧急提议暂停,但前线传来消息:战士们拒绝撤离。

“我们本来就是这样过来的。”带队排长在对讲机里说,“你们要拍真实,就不能只挑安全的时候拍。”

最终,拍摄继续。摄像机全程跟随,记录下他们在雪盲状态下互相拉扯前进、用体温融化冻结的水壶、甚至有人因缺氧晕倒又被同伴背出险境的全过程。当最后一个身影走出暴风雪圈时,所有人都哭了??包括监视器前的小陆。

他想起彭树良曾说过的话:“真正的影像不是拍出来的,是活出来的。”

第七天,素材初步整理完成。总共六十三小时原始footage,未删减、未修饰,只有最原始的呼吸声、脚步声、咳嗽声和偶尔一句低语:“我还撑得住。”

与此同时,“暗流计划”的传播也在悄然推进。

在北京地铁十四号线的一节车厢里,每天早高峰时段都会响起一段音频。没有标题,没有主持人介绍,只有一个女人的声音缓缓讲述:

“我是东北人,1998年下岗。那天我抱着工具箱坐在厂门口,看着铁门关上,像吞掉了一代人的命。我没哭,我知道哭没用。但我记得,我穿的是蓝布工装,左胸口绣着‘先进生产者’五个字……”

这是“证言”系列改编的广播剧之一,由魏莉莉主导制作,通过合作公益组织植入公共交通系统。每段五分钟,每日轮换播放。起初乘客只是疑惑侧目,渐渐地,有人戴上耳机静静听完,有人掏出手机录音,还有人在社交平台发帖询问:“刚才那个声音是谁?她说的好像是我爸的故事。”

而在广州一所中学的美术课上,学生们正在创作一组街头涂鸦。主题来自李文娟护士的视频片段。一面旧墙上,画着一位身穿白大褂的女人弯腰为老人输液,背景是简陋的卫生院,墙上写着一行大字:“我不伟大,我只是不想看着他们死。”

老师告诉学生:“这不是作业,是回应。我们要让城市记住这些不该被遗忘的脸。”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