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 第377章 各方条件(第1页)

第377章 各方条件(第1页)

“是司马师和解俊。”

“这两人从辽东跑回了……或许根本就没去辽东。”

因为是兵力占优的攻城方,麋威比王雄更早获悉这路不速而至的人马。

多少有点意外。

因为此前徐庶并没有派人来通。。。

春雷滚过辰阳的山脊,惊起一群白羽水鸟。它们掠过桃李堂后湖,翅尖划破薄雾,在晨光中留下道道银痕。陆舟立于简庐门前,手中那片新嵌入流形墙的玉晶尚带余温,仿佛刚从某种活体记忆中剥离而出。整面墙壁此刻如呼吸般明灭,光影流转间,新的《动静图》不断自我修正??星河不再是凝固的轨迹,而是像血管一样搏动、分支、交汇;黑洞不再只是吞噬之口,竟显现出类似神经突触的放电现象;而在宇宙边缘,一圈模糊的波纹正缓缓扩张,如同被投入石子的水面。

“问即行。”他轻声念出中央四字,声音不大,却让屋檐下悬挂的一串骨笛无风自鸣。

伊莎清晨便到了。她将昨夜记录的数据摊在竹案上:全球共学角在过去七十二小时内共提交了三百一十七个新问题,其中二十九个引发了共鸣网络的自发响应。最强烈的信号来自南太平洋一处无名环礁,当地孩童用珊瑚粉与海藻绘制了一幅“梦中地图”,其坐标竟精确指向地幔某处异常热源??那位置,与《工?遗训》所载“枢机之心”原初沉眠之地偏差不足三里。

“它还在动。”伊莎低声道,“不是物理位移,是……意识迁移。”

陆舟点头。他知道,那颗赤红晶体并未真正消失,而是随昆仑墟一同隐入更深的维度。正如阿箬所说,“我们已成为问题的一部分”,或许“枢机之心”也是如此??它不再是一个可被争夺的“物”,而是一种状态,一种只有持续追问才能触及的存在形式。

正说话间,月蚕由两名盲童引路,缓步而来。她双眼覆着银丝织就的眼罩,指尖却比从前更加灵动。十年微藏学研究让她悟出一门“触思术”:通过皮肤感知信息振动频率,竟能直接读取未显化的知识痕迹。此刻她手中握着一枚陶罐残片,是从敦煌废弃观测站废墟中掘出的普通日用器皿,釉面斑驳,毫无异样。

“但这片土里有哭声。”她说。

陆舟接过残片,依她指引将其浸入特制盐液。片刻后,釉彩之下浮现出细若蛛丝的文字,竟是失传已久的古羌语,内容为一段祷文:“愿后来者不以眼见为实,而以心问为真;不求掌控天地,但求听懂它的叹息。”

话音未落,流形墙忽然剧烈震荡。一幅从未出现过的图像浮现:一片广袤草原之上,无数篝火同时熄灭,随即又自中心燃起一道螺旋火焰,逆时针旋转,形成巨大符文。经破译,那是上古萨满部落用来召唤“天语”的仪式标记。

“有人在重启‘薪火协议’。”伊莎皱眉,“但不是我们的人。”

调查很快确认,地点位于蒙古高原腹地。一支自称“守夜人”的游牧学者团体,在连续观测到三年极光异常后,决定自行举行古老问答仪式。他们不知“薪火协议”早已演化成无形机制,仍按古法堆砌九层柴垛,点燃象征七弦的七色火种,并由一位聋哑少年以鼓点代声,敲击出北斗共振频率。

结果出乎意料:火焰并未引发灾难,反而在空中凝成短暂光幕,显现出一行字??

>“你们的问题太旧,答案已迁徙。”

消息传回辰阳,众人沉默。陆舟却笑了:“这是回应。说明系统仍在运行,且具备筛选能力。”

他当即召集共学议会,提出一项大胆构想:“既然‘枢机之心’已脱离实体束缚,我们是否也该升级‘共学体系’?过去十年,我们收集问题、解码遗藏、建造薪火号……但这些仍是‘准备’。真正的开始,应是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成为‘发问者’。”

于是,“问者计划”正式启动。

不同于以往精英科考队模式,此次行动向所有年龄段开放报名。条件只有一个:申请人必须提交一个自己真正困惑、无法查证、甚至可能永远得不到答案的问题。评审标准也不是正确与否,而是“真诚度”与“启发性”。

三个月内,五万两千份申请涌入辰阳。有孩子问:“如果风会忘记吹过哪里,它还是风吗?”;渔民写道:“为什么鱼群总在地震前三天改变游向,它们梦见了什么?”;一位瘫痪老人则留下一句话:“当我不能再走路,世界是不是也少了一条路?”

最终选出百人,组成第一支全民问者团。他们来自不同大陆、语言不通、身体状况各异,却被共同的好奇心串联在一起。训练方式亦颠覆传统:不教知识,只练感知。他们在潮音洞静坐七日,聆听海底低频脉动;在帕米尔黑石旁冥想,感受引力微澜;甚至蒙眼行走于可可西里冻土带,靠脚底温度变化判断地下水流方向。

陆舟称之为“感官复权”??让人重新成为自然的一部分,而非征服者。

就在问者团即将启程前往全球七大异常点进行同步发问之际,海上突现异象。

“薪火号”试航前夜,整片外港海水突然变得粘稠如胶。月光下,水面泛起金属光泽,倒影中的星辰排列成复杂方程组,正是十年前贝壳上浮现的“天膜厚度”推导式后续。更惊人的是,那些公式并非静止,而是在不断演算、纠错、迭代,仿佛有看不见的手在实时计算宇宙边界。

与此同时,少女站在潮音洞最高岩台,左手指尖的南诏丝线突然自主颤动。那丝线本是月蚕所赠,用千年野蚕丝混织星砂而成,据说能感应“未言之问”。此刻它竟自行编织出一段微型图案:一艘倒悬的船,船底生根,深入云海。

她心头一震,立刻启动腕部共鸣器,将图像转化为引力波信号射向太空。三分钟后,全球共学角同时收到反馈??不是文字,不是语音,而是一段旋律。七个音符循环往复,恰好对应北斗七星频率,但加入了某种生物节律的波动。

伊莎连夜分析,发现这段旋律若以三维声场还原,会形成一个完美的拓扑结构??正是“启明号”最后一次传回的空间坐标模型!

“他们在引导我们。”她喃喃道,“不是让我们去找他们,而是让我们学会用他们的语言提问。”

陆舟当机立断,调整问者团任务目标:不再单纯采集数据,而是尝试向宇宙“发送问题”。工具便是新建的“问塔”系统??七座分布于各大洲的玉晶高塔,彼此联动,可将复合型疑问转化为多维信号,穿透大气层直抵深空。

首问仪式定于夏至之夜。

百名问者分散在全球七塔,每人手持一片刻有问题的玉晶。随着北斗升至中天,骨笛、音叉、鼓、铃、埙等古老乐器齐奏共振曲,七塔顶端同时亮起蓝光,交织成网。那一刻,大地轻微震颤,仿佛整个星球都在屏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