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是嘛,昔有白衣卿相柳三变,今有玉骨兰郎赵清存。”
——从骂到夸,只有一个性别之差。
听晏裕说完事情经过,晏怀微明白了,赵清存将她的词句“据为己有”,其实是在保护她。
女子写春心思情,世俗认为是“淫”,是“贱”,是“不堪”。
男子写春心思情,世俗非但不会贬其分毫,反而会夸赞他风流潇洒,倜傥不群。
一切都是这般荒诞。
晏裕不再说话,晏怀微也不说话,周身裹着厚厚一层沉默。
片刻后,晏裕嘴唇微动,但却没发出声音,脸色变得越来越红,神情也越来越不自然。
晏怀微看出来了,父亲这是想向她道歉,却又拉不下脸,只能用这种奇怪的扭捏替他表达说不出口的歉意。
可惜……没说出口,那就不做数。
晏怀微突然很想问晏裕,是不是在你眼里,那些金石清玩比我重要?
话到嘴边却又蓦地收住。问这话,傻不傻?答案不是很明显吗?
她忽然想起从前自己在李宅小住的时候,有一次大妈妈与她聊起当年,说夫君赵明诚特别喜爱金石清玩。
建炎三年,赵明诚擢为湖州知州,彼时需要朝见御前,在与李清照分别时曾再三叮嘱她,让她一定要照看好家中金石。
他交待李清照,倘若遭遇敌军攻城,就先丢掉包裹,再丢掉衣物,再丢掉书册和画卷,唯独那些金石祭礼之物,哪怕是抱着背着也一定要看顾好,哪怕死了也不能将那些东西丢下。
回忆起这桩旧事,大妈妈并未细说当年夫君自行离去,但却交待她金石清玩必须“与身俱存亡”的时候,她心里作何感受。但聊着聊着,大妈妈却不再看晏怀微,而是举目望向虚空,眼神悲凉。
晏怀微想,大妈妈不说她也能懂,大妈妈心里不舒服。
现在她看着晏裕,发觉自己突然明白过来,他们这类男人就是这样的——没意思透了。
晏怀微善解人意,她感觉自己能理解父亲,但理解归理解,原谅是原谅,两码事。
*
晏怀微这次回来,并不打算在晏家久留。她不想再听见什么“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种话,况且如今的晏家,对她来说,早就是“物是人非事事休”。
她和赵清存已经说好,过了上元佳节她就回府。
年节这些日子,张五娘因着女儿的归来,病情好转不少。但母女二人却都不愿意出门去凑热闹,遂一起躲在房里,聊聊天,喝喝茶,拾捡着昔年旧物。
至上元当日,朝天门外依旧搭起大鳌山,晏裕带着儿子出门去看,晏怀微却仍在家中陪着张五娘绣花。
屋子里很暖和,母女二人闲拈针线。
此间既没有晏裕,也没有赵清存和齐耀祖,她们绝口不提任何一个男人,只聊些幼时趣事,温馨而自在。
次日乃正月十六,晏怀微早上起来和小吉一起收拾了衣衫包裹,谁知原本说好要来接的王府马车却迟迟未至。
一直等到快晌午都不见车来,晏怀微心内隐有不好的预感,便让小吉出门雇了顶轿子,打算自己回王府。
轿子慢悠悠沿着街巷向西行去。过了井亭桥,在距离王府还有十数丈远的时候,小吉在轿外突然发出一声尖叫。随着这声尖叫,轿子也停了下来。
晏怀微的心倏然一紧:“怎么了?”
“娘子……娘子……你看……”小吉连话都已经说不囫囵。
晏怀微心道不妙,掀开轿帘走了出来——入眼便是飘飘荡荡的丧幡,阴森冷冽迎头劈来。
凄冷的,枯白的,丧幡晃悠悠地飘荡在王府大门外。
晏怀微面容僵硬地看着前方,丧幡白底黑字,其上五个大字令人肝肠寸断。
那上面写着——“泸川郡王,薨”——
作者有话说:赵清存把晏怀微的词“据为己有”的时间是1162年3月左右,前文已述,那时候他的官职是节度观察留后,还不是郡王。1162年6月之后他才受封泸川郡王,并遥领怀安军节度使。
第76章悼玉溪许了三次诺,失了三次约……
灵堂就设在王府东边的妙果寺外,堂内停灵,堂外吊唁。
泸川郡王于乾道元年正月十五日恶疾暴毙。鉴于其身份特殊,且府内人丁稀薄,朝廷遣下宗t?正寺丞吕烨并宗正寺胥长、胥佐等数人至妙果寺协助王府治丧。
毕竟是少时便陪伴官家左右的幺弟,无论二人如何阋墙,斯人已逝,生前的争执皆一笔勾销。官家哀伤不已,为其罢朝三日,追赠“岐王”封号,谥忠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