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流量下水道,怎么越摆越火了 > 第202章 把耳朵捡起来把耳朵捡起来 avi(第2页)

第202章 把耳朵捡起来把耳朵捡起来 avi(第2页)

“题材够硬。”方盛点头,“但也够危险。”

“我知道。”小陆笑了笑,“所以这次我不打算走常规发行渠道。我们直接带着硬盘下乡,一场一场放给他们看。谁想删,就来现场删。我当着他们的面剪。”

方盛愣了愣,随即大笑:“你真是疯了。”

“可这才是最安全的方式。”小陆目光坚定,“当真相站在一千个见证者面前,谁还敢轻易抹掉它?”

几天后,“真实之舟”第三季正式启动,命名为“证言”。首批选定五十位讲述者,分布在全国各地。有东北老工业区退休女工,讲述工厂倒闭当晚集体跪地痛哭的场景;有广东外来务工母亲,回忆儿子因户籍问题无法参加高考时撕碎准考证的瞬间;还有西南山区代课教师,记录三十年间亲手送走的一百二十七个孩子走出大山的脚步……

拍摄过程异常艰难。有些人不愿面对过往,拒绝出镜;有些地方相关部门婉言劝阻,称“容易引发情绪波动”;更有甚者,刚完成录制,当事人便接到电话要求“慎重处理内容”。

但在一次次碰壁中,奇迹也在发生。内蒙古一位讲述者录完口述后,当场决定加入志愿者队伍,自费购买投影设备,要在草原上办巡回放映。“我讲完了我的故事,”他说,“接下来该轮到别人说了。”

与此同时,《燎原志》的写作进度悄然推进。小陆在文档中写下新的段落:

>我们曾以为,改变需要惊天动地的呐喊。

>后来才发现,真正的裂变始于一声咳嗽、一次流泪、一句“我也经历过”。

>当千万个微弱的声音汇聚成河,

>那些试图筑坝的人,终将听见大地的震动。

秋天到来时,“证言”系列第一辑正式发布。不同于传统首映礼的红毯与闪光灯,这场发布会设在北京郊区一所废弃工人文化宫内。到场观众大多是普通百姓:环卫工、快递员、超市收银员、残障人士家属……他们手中拿着邀请函,上面印着一句话:“你说过的话,值得被听见。”

放映开始。第一个故事是一位上海退休纺织女工的独白。她讲自己年轻时如何连续工作三十六小时织出一面国旗献给国庆节,也讲下岗那天抱着工具箱在厂门口坐了一整夜。“国家变了,”她说,“可我觉得我没变。我还是那个愿意拼命干活的人,只是后来没人要这种拼命了。”

全场寂静。有人低头抹泪,有人攥紧拳头,更多人只是静静看着,仿佛在她脸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结束后,一位年轻人站起来提问:“阿姨,您恨吗?”

老人摇头:“不恨。我只是希望,以后的孩子们别忘了,这片土地也曾由一双双粗糙的手撑起来过。”

这句话被录下来,传上网,短短半天转发百万。有网友评论:“我们总在追星辰大海,却忘了脚下踩着的是谁铺的路。”

风波随之而来。某权威媒体发表评论文章,质疑“片面呈现苦难是否有利于社会和谐”;个别社交平台对部分内容限流;甚至有匿名信举报“拾遗行动涉嫌收集敏感口述资料”。

压力如山而至。彭树良再度拄拐来访,神情凝重:“总局有人打招呼,说要对‘证言’项目进行专项评估。理由是‘涉及历史记忆重构风险’。”

“重构?”小陆冷笑,“我们只是把原本就存在的东西摆出来,谁在重构?是他们看不见,还是不想看见?”

“你知道我说的不是这个。”彭树良叹了口气,“问题是,一旦被定性为‘意识形态隐患’,整个体系都会受牵连。‘青年扶持计划’可能叫停,‘真实影像基金’会被审查,连那些素人导演都会受影响。”

会议室陷入沉默。魏莉莉咬着嘴唇,方盛握紧拳头,所有人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不是一部片子能不能播的问题,而是刚刚点燃的火苗会不会被强行掐灭。

三天后,小陆做出决定:暂停公开发布,但不停止采集。所有新收录的口述资料将以“私人档案”形式加密存储,并同步备份至海外学术机构合作数据库。同时,启动“暗流计划”??将精选片段转化为音频剧、广播稿、街头艺术装置等形式,在社区、校园、地铁站等非传统空间悄然传播。

“他们管不了每一张嘴。”小陆在内部会议上说,“只要还有一个人愿意听,我们就还能讲下去。”

冬天再次降临。

一场罕见的大雪覆盖北方大地。

而在南方海岛的一所小学礼堂里,一群孩子正围着一台老旧DV争论不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