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 > 第六百六十九章 斗地主(第3页)

第六百六十九章 斗地主(第3页)

一只断翅的蝴蝶标本;

一张全家福照片,中间被人剪去一人;

一块刻着“悔”字的石头;

以及,一本全新的空白册子。

日出时分,所有物品消失。

而那本新册子,却留在了桌上,扉页浮现一行字:

>“以下内容,由你决定是否讲述。”

与此同时,世界各地的静语塔同时亮起幽蓝微光,持续三分钟。各国媒体争相报道,称其为“静默之光”。社交媒体再度掀起话题:#今天我为自己沉默了#。

无数人留言:

>“我终于敢对我妈说:我不想结婚。”

>“我在父亲葬礼上没哭,不是不爱,是痛得太深。”

>“我举报了公司贪污,但没人知道,我曾经也是同谋。”

>“我原谅了伤害我的人,但我不想和他做朋友。”

这些话语如潮水般涌向网络,却又在二十四小时内被集体删除。用户们自发行动,不留痕迹。

他们说:“有些话,说出来就够了,不必被看见。”

联合国秘书长为此发表讲话:“我们曾追求透明,如今才懂,真正的光明,允许阴影存在。”

讲话结束当晚,全球所有静语塔的铃铛首次齐鸣。

非人为,非机械,纯粹自发。

那一夜,雷雨交加,闪电划破苍穹,照亮七座孤塔。铃声穿透风暴,清越悠远,绵延千里。数百万患有PTSD的退伍军人、受创儿童、灾后幸存者,在睡梦中听见此声,纷纷醒来,流泪不止。

但他们不是因痛苦而泣。

而是因为,第一次感到自己“被允许”??允许悲伤,允许不说,允许存在而不必解释。

次日,科学家公布一项惊人发现:那晚铃声频率与人类α脑波完全同步,且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短暂但普遍的“神经平静效应”。更不可思议的是,南极矿物带在铃响期间释放出大量未知粒子,经分析,其结构竟与人类神经突触中的某种保护蛋白高度相似。

论文标题写着:

>《沉默的生物学基础:一种源于文明共识的生理响应》

孩子读完论文,合上电脑,望向窗外。

桃树开花,风铃未动。

他取出那枚透明铃铛,轻轻放在窗台。

月光穿过水晶,照在地面,投下一圈淡淡的光晕,形状恰似北斗七星。

他低声说:“你们听到了吗?世界正在学习温柔。”

没有人回答。

但那一刻,全世界所有静语塔内的铃铛,都轻轻晃了一下。

不是响,是动。

像一颗心,在黑暗中轻轻跳了半拍。

多年以后,历史课本改写了关于“母心火种”的章节。不再称之为“失败的技术实验”,而是标注为:“人类首次尝试以共感构建共同体,最终以尊重差异告终。”

教科书附图是一张模糊的老照片:七个人并肩而立,背景是江南小院,沈知白站在中央,身旁是林砚、音娘、阿禾、老狗、燕子、孩子。第七人面容仍不清,但细心者会发现,她的影子牵着一个小女孩的手。

这张照片下方,印着一句话,据说是沈知白临终前对学生说的最后一句完整的话:

>“不要怕孤独,怕的是强迫彼此相连。”

而在这句话旁边,编者悄悄加了一行小字,字体极细,近乎隐形:

>“如果你读到这里,请停下来,问问自己:此刻,你想说什么?又选择不说什么?”

这一课,后来被称为“沉默教育”。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