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爸说我现在像你,可他从来不笑。
>我是不是……让你失望了?”
许风吟请村里的老师翻译后,久久说不出话。他又问另一个男孩:“你呢?”
男孩沉默良久,只说了一句:
>“我想让阿达(爸爸)知道,我不是他酒后骂的‘赔钱货’。
>我会背《论语》,会画画,还会修收音机。
>我想让他摸摸我的奖状,而不是扇我耳光。”
当晚,火把节开始。村民们点燃巨大的火堆,孩子们将写满心愿的松枝投入火焰。许风吟打开录音笔,将那些彝语的心声一段段播放出来,混入鼓声与歌声之中。
火光映照着每一张脸。一位年迈的毕摩(祭司)听完后,双手合十,低声祈祷。随后,他走到许风吟面前,郑重地说了一句话,由翻译转述:
>“这些声音,不只是给孩子阿嫫阿达听的。
>它们会上升到天界,变成星星。
>每一颗,都是一个孩子未曾熄灭的希望。”
许风吟鼻子一酸。
他知道,在这片土地上,还有很多孩子正把心事烧成灰烬,以为无人听见。而他们要做的,就是让这些灰烬重新长出声音的翅膀。
临行前,村长送来一只手工编织的羊毛袋,里面装着孩子们录下的所有彝语音频,还有一页汉字附注:
>“请替我们保管这些声音。
>将来有一天,当他们的父母归来,
>或者他们长大成人,
>愿这些话能告诉他们:
>你曾如此深切地被需要过,被爱过,被盼望过。”
车子再次启程。高原风烈,吹动车顶的旗帜。许风吟翻开《回声档案》第七十页,提笔写道:
>**群山深处的孩子们,
>用母语呼唤失散的亲人,
>用火焰传递沉默的思念。
>他们的语言或许小众,
>但他们的情感,与天下所有孩子无异??
>渴望被看见,渴望被肯定,渴望一句‘我在乎你’。
>今天,我们带回七十三段彝语独白,
>每一段,都是一颗坠向人间的星。
>而我们将继续跋涉,
>直到每一个声音,都能找到回家的路。**
夜色降临,繁星如海。许风吟靠在车窗边,听着车载音响里循环播放的那些稚嫩嗓音??有汉语,有彝语,有哽咽,有低语,有颤抖的勇气,也有迟来的告解。
他知道,这条路永远不会结束。
因为在某个尚未抵达的村庄里,一定还有一个孩子正蜷缩在角落,手里攥着一张没写完的纸,等着一个人蹲下来,轻声问:
“你想说说话吗?”
而在遥远的贵阳阳台上,林小禾正给那盆薄荷浇水。她忽然抬头望天,仿佛听见了什么。
她笑了,对着风轻轻说:
“我也听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