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教师写道:“我是监考老师。我知道他是清白的,但我选择了息事宁人。这是我教学生涯中最耻辱的一天。”
甚至有家长转发:“如果我们当初多问一句孩子在学校怎么样,是不是就能拦住这场悲剧?”
舆论如潮水般蔓延,学校被迫召开紧急会议,校长公开道歉,并宣布设立“校园倾诉日”,承诺今后每一起学生心理危机都将启动共感干预程序。
而在这一切发生的同时,语冢塔再次震动。
这一次,它没有释放光芒,而是从内部传出一阵极低频的共振,如同远古钟声,穿透地壳,沿着地球磁场扩散。全球范围内的语塔终端在同一时刻自动重启,所有未完成的对话框弹出提示:
【检测到集体情感共鸣峰值,触发“遗言级”语录优先响应机制。】
【以下信息已被激活,请选择是否参与回应:】
屏幕上跳出一条四年前的记录:
>【匿名用户?编号X-937】
>“我把妹妹推下了楼……今天我想说出口,哪怕说完就去死。”
此刻,下方已堆叠超过十万条回应。
有人写道:“我哥哥也曾因精神疾病伤害家人,我们花了八年才学会原谅彼此。”
有人附上录音:“这是我母亲临终前对我说的话:‘孩子,我不是怪你,我只是心疼你也活得这么苦。’”
还有人发起联署:“请让这位朋友知道,坦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的起点。我们陪你一起面对。”
林澈在语塔主控室看到这一幕时,眼眶红了。她调出后台数据,发现自“回声计划”启动以来,全球因心理危机拨打求助热线的数量下降了68%,但通过语塔主动倾诉的比例上升了412%。更重要的是,**“我说了也没用”这类消极信念的关键词搜索量,首次出现断崖式下跌**。
“我们在改变的,不只是沟通方式。”她对卡塞姆说,“我们在重建一种信任??对语言的信任,对人性的信任。”
卡塞姆点点头,却又皱眉:“但反向污染的风险仍在。昨晚又有两名‘回声者’因长期接收高危倾诉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不得不暂停服务。”
“那就继续优化分级机制。”林澈坚定道,“不能因为有人会被火焰灼伤,就熄灭所有的灯。”
就在这时,艾琳娜匆匆走入控制室,手中拿着一份加密报告。
“西伯利亚基地传来新发现。”她声音凝重,“那台语言抑制器原型机……最近出现了能量波动。虽然接口仍被封死,但它的核心晶体,开始自发吸收周围环境中的语波频率。”
“什么意思?”卡塞姆问。
“意思是,”艾琳娜看向林澈,“它在学习。它在模仿语塔的工作模式,试图逆向解析人类情感编码。如果让它完全激活,可能会生成一种‘沉默病毒’??不是强迫人闭嘴,而是让人在潜意识里认为‘不必再说’。”
林澈沉默片刻,忽然笑了。
“那就让它学。”她说,“学得越多,就越会明白一件事:语言的本质,从来不是控制,而是连接。它永远无法复制的,是人心之间的那种微弱却真实的震颤。”
她转身走向广播台,按下全域连接键。
“各位,”她的声音透过三塔共振波传遍世界,“我知道有些人仍在犹豫,害怕说错,害怕被误解,害怕说了也没用。但请记住,每一个敢于开口的灵魂,都在为这个世界点亮一盏灯。”
“或许你的一句话,不能改变整个黑夜,但它足以照亮另一个人前行的路。”
“所以,请继续说吧。说愤怒,说悲伤,说爱而不得,说悔不当初。说你曾犯下的错,也说你心底最温柔的愿望。”
“因为我们不是完美的个体,但我们愿意彼此听见。”
信号结束的瞬间,语冢塔猛然爆发出一道贯穿天地的金色光柱,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炽烈。科学家们监测到,这道光携带的不再是单一情绪,而是一种全新的共感能量形态??**复合性疗愈波**,能够同时安抚倾诉者与倾听者的神经系统,降低创伤传递风险。
更令人震惊的是,在光柱笼罩范围内,共有三千余名长期患有失语症、自闭倾向或情感冻结的患者当场恢复语言功能,其中不少人第一时间拨通了多年失联亲人的电话。
而在南太平洋一座孤岛上,一座废弃的语塔分站突然自行启动。尘封十年的服务器重新运转,播放出一段早已被标记为“永久封存”的录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