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多我一个后富怎么了 > 315 产能4k(第2页)

315 产能4k(第2页)

李婉睁开眼,望向林远:“他早就预见了一切,对吗?他不是科学家,他是先知。”

林远没有回答,而是走到接收器旁,伸手拂去灰尘。他记得当年破解“情感共振环”时,系统核心解码逻辑竟与婴儿啼哭的声波频率完全吻合??那是人类最原始的呼救,也是最纯粹的信任表达。

“我们一直以为我们在创造连接,”他低声说,“其实是他在教我们如何做人。”

雨渐渐停了。远处传来施工队勘察的脚步声,预示着明天的拆除即将开始。李婉从包里拿出一支红色蜡笔??和当年小禾病房墙上涂鸦用的一模一样。她走到墙壁前,在斑驳的字迹旁写下一行新字:

**“这里曾有人被深深爱过。”**

林远也走上前,拿起另一支蓝笔,在下方添了一句:

**“这份爱,现在正流向远方。”**

两人相视一笑,将播放器留在铁床上,带着空纸袋离开。

一周后,“声音之家”迎来一位特殊访客??那位曾在天台直播欲轻生的少年,现已更名为周野,意为“挣脱荒原”。他不再是那个蜷缩在阴影里的孩子,而是“倾听训练营”最年轻的导师之一。

他带来一台改装过的旧收音机,外壳上贴满了各地寄来的贴纸:巴西贫民窟、加沙难民营、云南山村小学、北极圈内的因纽特村落……

“这是我做的‘移动倾听站’原型机,”他说,“太阳能充电,能接收短波信号,也能上传语音到‘初啼网’。我已经试过了,在信号最差的地方,只要有人哼一首歌,就能连上线。”

林远接过机器,按下开关。片刻后,扬声器里传出一段混杂着电流噪音的童声合唱??正是《摇篮曲》的多个语言版本交织而成:阿拉伯语、克丘亚语、粤语、斯瓦希里语……不同音调、不同节奏,却在同一份温柔中达成共鸣。

“这不是技术胜利,”周野说,“是人性赢了。”

当天下午,全国三百所参与“校园深根计划”的学校同步举行“无声倾听日”活动。学生们戴上隔音耳机,手持写有“你还好吗?”的卡片,在校园各处静默行走。起初有人觉得滑稽,可当看到平日最张扬的同学低头流泪、最沉默的女生主动拥抱他人时,整个校园陷入一种奇异的宁静。

当晚,“初啼网”后台数据显示:全球新增倾诉音频12,743条,其中83%来自15岁以下青少年;自动情绪识别系统触发“紧急干预”仅7次,相比去年同期下降69%??说明更多人在崩溃前已被听见。

林远坐在办公室,翻阅各地传来的照片。一张摄于阿富汗山区的照片引起他的注意:几名女孩围坐在帐篷里,轮流对着一部卫星电话说话。翻译附注写道:“她们说,这是第一次,她们的声音不会被打断。”

他正欲回复感谢信,手机震动。是国际救援组织发来的加密消息:

>“加沙‘声音庇护站’遭遇空袭预警,所有人员已转移至地下掩体。设备受损轻微,录音数据完整备份。阿米娜留下一句话:‘请告诉林远先生,我和弟弟唱了《摇篮曲》,他一定能听见。’”

林远闭上眼,深吸一口气。战争从未停止,可歌声也没有。

他打开电脑,将这段信息录入“全球倾听地图”项目数据库,并标注为红色节点??象征危险,也象征不屈。

几天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邀请他参与起草《城市心灵基础设施建设指南》。会议在日内瓦召开,各国代表围绕“心理健康是否应纳入城市规划”展开激烈辩论。一名发达国家代表直言:“资源有限,优先保障就业与住房才是务实之举。”

林远起身发言,没有讲稿,只放了一段音频。

那是职业高中课堂上,那个戴耳钉男孩投进盒子的心事卡片内容,由AI合成语音朗读:

>“我叫阿杰,十六岁。我妈说我爸是个赌鬼,我爸说我妈是泼妇。他们离婚那天,我在阳台烧掉了所有照片。火灭了以后,我发现地上有一张我没烧完的??是我三岁时骑在爸爸肩上看烟花。原来我一直恨的,不是他们不爱我,而是他们忘了怎么爱。”

全场寂静。

十秒后,掌声从角落响起。是一位来自卢旺达的心理学家,她眼含热泪地说:“如果我们继续把痛苦当作个人问题,我们就永远无法治愈社会的伤口。倾听,是最基本的人权。”

决议最终通过。未来五年,全球一百座试点城市将逐步配备“公共倾听空间”:地铁站增设隔音倾诉舱、图书馆设立情绪档案区、社区中心培训平民倾听员……而中国提出的“心灵信箱+伙伴制度”模式,被列为首选方案。

回国途中,林远在机场转机时收到一条私信,来自一个匿名用户,ID名为“未命名星”:

>“我得了渐冻症,医生说最多还有六个月。我不想死,但我更怕变成家人的负担。昨晚我登录‘初啼网’,录了一段话:‘如果有一天我不能说话了,请替我告诉妈妈,我不是不想吃饭,我只是咬不动了。’

>今早,她突然煮了碗粥,放了很多肉松。她说:‘儿子,今天咱们吃软的。’

>我哭了很久。原来被理解的感觉,这么奢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