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一千零八十章 京观(第1页)

第一千零八十章 京观(第1页)

第二天早上,王大枪就带着一队保甲兵,依约来接杨文怀了。

这队保甲兵的人数不多,也就三十多个。

但人人都牵着一匹滇马。

随着大理国和西南五姓蕃与广西、交州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

。。。

阳光洒在他脸上,温暖如初。他没有低头,也没有颤抖,只是轻轻将铜铃放入怀中,让它贴着胸口,贴近那颗仍在跳动的心脏。风从河面吹来,带着水腥与芦苇的气息,拂过他的鬓角,仿佛是太行山夜露的余韵,又像是泉州火狱灰烬中未熄的火星。

“带他上车!”校尉厉声下令。

阿禾却忽然抬手,指向河岸旁一棵老槐树:“请容我取回一件东西。”

众人迟疑。紫衣宦官眯眼打量他片刻,冷笑一声:“死到临头还耍花样?准。”

阿禾缓步走向树下,在树根盘结处挖出一只陶罐。罐身粗糙,封口用蜡密封,上面刻着一个小小的“井”字。他捧着它回到船边,当着百名禁军的面,缓缓打开??里面不是兵器,不是密信,而是一叠泛黄的纸页,边缘焦黑,墨迹斑驳。

“这是什么?”宦官皱眉。

阿禾声音平静:“《烬语》原本残卷之一。六十年前,柳氏女子在贡院废墟拼凑而成。后来辗转十三人之手,藏于米缸、缝进袈裟、埋入坟土,只为不让它彻底消失。”他顿了顿,“现在,我要把它交给你。”

全场寂静。

宦官怒极反笑:“你当我是什么人?收容逆书的奴才?”

“不。”阿禾望着他,“你是甘兰进身边最亲近的耳目,掌管内廷文书出入,能决定哪些奏报呈上去,哪些永远沉入地窖。你每日亲手焚毁忆堂残稿,烧掉百姓诉状,可曾有一晚,梦见过那些名字?”

宦官脸色微变。

阿禾继续道:“我知道你的真名,不是‘张德全’,而是张念祖。你父亲原是应天府学政,因上书弹劾盐税苛重,被削籍流放岭南,三年后死于瘴疠。你母亲带着你改姓求生,送你入宫为奴。你一路爬上来,只为有朝一日能翻案??可你现在做的,却是替仇人烧掉真相。”

禁军无人敢动。风掠过河面,吹起纸页一角,露出一行小字:“吾儿若存,当知父非贪生怕死之人。”

那是张念祖父亲临终前所写,从未寄出。

宦官的手开始发抖。他猛地夺过陶罐,就要摔在地上。阿禾却不闪不避,只轻声道:“你可以毁掉这一卷,但山东的井铃已自鸣七夜,浙江水面血字至今未退,扬州茶馆孩童齐诵《十罪书》,京畿樵夫听见地下读书声……这些,你能烧尽吗?”

“闭嘴!”宦官嘶吼。

可就在这时,远处传来钟声。

不是寺庙晨钟,也不是城楼更鼓,而是一种低沉、悠远、带着金属震颤的鸣响??像一口深埋地底的钟,被人敲醒了百年沉眠。

所有人回头望去。

只见运河对岸,一座废弃古寺的枯井之上,一道瘦小身影正奋力拉动绳索。是个少年,衣衫褴褛,满脸煤灰,显然是个窑工。他每拉一次,钟声便响一次,伴随着嘶哑呐喊:“我说!我记!我不忘!”

那是“十四井盟”的暗号仪式??当中枢被捕,各地主坛将以井铃共鸣回应,宣告记忆不死。

紧接着,南边传来第二声钟响,在镇江某村井台;西面第三声起于庐州荒庙;北地第四声出自雁门关外戍卒营地……短短半炷香内,十二处方位接连响起井铃之声,遥相呼应,汇成一片苍茫回响。

阿禾闭目聆听,嘴角浮现出一丝笑意。

“你听到了吗?”他对张念祖说,“这是三百七十个泉州书生的声音,是黄河决堤时三千亡魂的哭喊,是矿洞深处最后一口气息,是母亲抱着饿死孩子时的低泣……他们本该湮灭,可有人不肯让他们沉默。今天,他们回来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