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那年花开1981 > 第五百五十三章 我给你十个五年计划(第1页)

第五百五十三章 我给你十个五年计划(第1页)

李野这辈子没怎么怕过人,因为他干什么事都问心无愧,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

但是这一次倪大神要跟他“说点事情”,李野还真的有些纠结。

因为当初倪大神放弃了海外的高薪回到内地,忍着老柳等人的压。。。

车行了三个多小时,天已大亮。赵春花靠着窗,脸贴着冰冷的玻璃,看外面飞速倒退的田野、枯树、土墙小屋。太阳升得高了些,光斑在窗上跳动,像谁撒了一把碎银。她饿得胃里发酸,却舍不得打开带来的窝头??那是昨晚王建国连夜蒸的,只放了一点点碱,怕她路上吃坏肚子。她掏出水壶抿了一口,温水带着铁皮壶的锈味,却让她心里踏实。

中午时分,大巴停在省城长途汽车站。赵春花跟着人流下车,脚踩在水泥地上还有些发飘。她攥紧帆布包带子,按照通知上的地址,一路打听走到劳动局指定的集散点??一座废弃的中学礼堂。门口已排起长队,清一色是年轻姑娘,穿着洗得发白的棉袄,背着各色包袱。有人低声说话,有人抹眼泪,也有几个神情坚定的,手里攥着笔和本子,在默念什么。

赵春花站在队尾,忽然觉得自己老了。这些女孩最小的才十六七,眼睛亮得像刚出山的泉水,而她眼角已有细纹,手指粗粝,袖口还补着一块蓝布。可她没退缩。她想起昨夜王建国劈完柴进屋,坐在炕沿上喘气,腰疼得直不起身,却还是笑着说:“你去挣前程,我在家守后方。”那一刻,她知道这一步非走不可。

轮到她登记时,工作人员抬头看了她一眼,皱眉:“你多大了?”

“三十二。”赵春花声音稳。

“已婚?”

“是。”

那人翻了翻名单,又抬眼打量她:“政策规定不收已婚妇女,你怎么报的名?”

赵春花从怀里掏出一张纸??是王建国亲手写的“同意书”,按了红手印,还附了结婚证复印件。“我男人签字放行了,他说……国家要发展,女人也能闯。”

工作人员愣了下,接过纸看了看,叹口气:“你是第二个交这个的。上回有个男人写‘自愿解除婚姻关系’,我们都没敢收。”他犹豫片刻,终于在名单上添了她的名字,“行吧,算你破例。但体检不过关,照样走不了。”

赵春花道了谢,走进礼堂。里面摆满课桌,墙上贴着“自强不息”“走出家乡,建设特区”的标语。医生在一角设了临时诊室,量血压、听心肺、查肝功能。轮到她时,护士扎针抽血,她咬着唇一声不吭。化验结果出来,血压偏高,但其他正常。写字测试她拿了满分,算术题也算得又快又准。最后一位戴眼镜的女干部问她:“为什么要出去?家里困难?”

赵春花点头:“妈病着,丈夫伤了腰,孩子上学缺钱。我不想靠人施舍,想靠自己挣条活路。”

那女人盯着她看了很久,忽然说:“你这样的,不多了。”

三天后,录取名单贴了出来。一百二十人中,最终只有八十六人合格,赵春花赫然在列。更让她意外的是,她被选为“带队组长”??因识字、稳重、有经验。领到工作服、介绍信和火车票时,她的手微微发抖。四天后南下广州,再转深圳。

临行前夜,她住在省城旅社,一间六人房,挤满了即将远行的女孩。夜里有人偷偷哭,有人念叨父母,也有人憧憬城市里的高楼大厦。赵春花躺在上铺,睁着眼,听着屋顶漏风的呼啸声。她摸出全家福,借着月光看着王建国僵硬的笑容、小梅缺了门牙的笑脸、婆婆瘦削的脸颊。她轻轻说:“等我回来。”

第四天清晨,火车站人山人海。绿皮火车静静卧在轨道上,像一头疲惫的老牛。她们排着队上车,每人发了一个印着“劳务输出”字样的布袋,里面装着干粮、毛巾、搪瓷杯。赵春花找到自己的座位,靠窗。对面是个十七八岁的姑娘,叫林小娟,来自隔壁县,话不多,眼神怯生生的。

火车启动时,赵春花忽然想起什么,从包里掏出一个小布包,递给小娟:“拿着,路上吃。”

小娟打开一看,是两个热腾腾的窝头,还裹着一层油纸。“嫂子……您哪来的?”

“昨晚在车站买的。”赵春花笑,“我知道你们家也穷,别饿着。”

小娟眼圈一下子红了,低头啃了一口,咸菜味冲上来,她忍不住哭了。

赵春花没劝,只是轻轻拍了拍她的手。她明白,这一车人,哪个不是咬着牙离家?哪个不是背负着全家的希望?

火车一路向南,越往南,天越暖。窗外的景色也变了:北方的枯黄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青翠的山丘、碧绿的稻田、蜿蜒的小河。姑娘们趴在窗边惊叹:“哇,那边树都不落叶!”“房子怎么都盖那么高?”“那是不是大海?”

赵春花也看,但她看得更深。她注意到路边工厂多了,烟囱林立,卡车来回穿梭;小镇集市上,人们穿得鲜艳,骑着自行车,提着录音机。广播里放着邓丽君的《甜蜜蜜》,软绵绵的歌声飘进车厢,惹得一群姑娘捂嘴笑。

第七天傍晚,火车抵达广州。她们换乘大巴,穿过繁华的街道,霓虹灯闪烁,车流如织。赵春花第一次看见立交桥,第一次看见电梯,第一次看见女人穿裙子、烫卷发。她紧紧搂着包,生怕丢了一样东西,也怕自己迷失在这片光怪陆离里。

深夜,她们抵达深圳蛇口工业区。宿舍是两层铁皮房,一排十间,每间住十二人。床是上下铺,铁架加木板,被褥由厂里统一发放。厕所和水房在院子尽头,晚上要打手电去。条件比想象中差,但没人抱怨。因为第二天一早,她们就拿到了第一份工资预支单:三百元三个月生活费,包吃包住。

“真的假的?”小娟瞪大眼,“三个月就给三百?”

“是真的。”赵春花看着单子,心跳加快。这相当于她在村里三年的收入。

正式上岗前,她们接受了五天培训。学习安全规程、操作流程、厂纪厂规。赵春花被分到电子元件组装线,负责焊接微型电阻。手指要稳,眼神要准,每天八小时,计件工资。干得好,月入两百五以上;偷懒,扣钱。

第一天上班,车间里机器轰鸣,流水线飞转。上百名女工戴着白帽、口罩,低头忙碌。空气中弥漫着焊锡的气味。主管是个四十来岁的广东女人,操着半生不熟的普通话,厉声道:“不准讲话!不准东张西望!不准迟到早退!违反一次,扣五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