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那年花开1981 > 第五百五十二章 她水平一般但是擅长摇人(第1页)

第五百五十二章 她水平一般但是擅长摇人(第1页)

李野之所以通过单盛文,打起了西南重汽那边技术人员的主意,主要是通过孙先进听到了风声,说上面不知道被谁吹了风,还是决定让西南重汽的样车,跟一分厂的样车进行对比测试。

虽然正式的通知还没下来,但按照。。。

天刚蒙蒙亮,院子里那口老井还在冒着淡淡的白气。赵春花蹲在井台边搓着衣服,手指冻得通红,却不敢停下。昨晚婆婆又咳了一夜,药罐子熬了三遍都没见好,医生说这病拖不得,可家里上个月卖鸡蛋的钱刚给小叔子凑了彩礼,如今连抓药的十块钱都拿不出来。她咬着嘴唇,把一件补了三次的蓝布衫用力拧干,水珠溅到脸上,凉得像针扎。

屋里传来咳嗽声,一声接一声,撕心裂肺。赵春花赶紧把手在围裙上擦了擦,快步走进去。婆婆蜷在炕角,脸色蜡黄,眼窝深陷,看见她进来,勉强挤出一丝笑:“春花啊……别忙了,歇会儿吧。”

“妈,您别说这个,我这就给您熬药去。”赵春花摸了摸炕沿上的药包,纸都泛黑了,是昨天从卫生所带回来的止咳散。她刚要起身,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丈夫王建国裹着寒气走了进来,军绿色棉袄上落了一层霜。

“建国?”赵春花愣了一下,“你不是昨儿说厂里加班,不回来了吗?”

王建国没说话,反手关上门,从怀里掏出一个皱巴巴的信封,放在桌上。赵春花走过去一看,手一抖??里面是五十块钱,还有一张退伍证明。

“你……你退伍了?”她的声音有点发颤。

王建国点点头,搓了搓脸:“厂里效益不好,编制缩了,我们这批转业的全给清出来了。上面说有安置政策,可得等三个月。这五十块是最后一个月的津贴,扣了伙食费剩的。”

赵春花站在那儿,脑子嗡嗡响。五十块听着不少,可光是婆婆这药,一个月就得二十多,再加上油盐酱醋、煤球电费,这点钱撑不了半个月。她张了张嘴,想说点什么,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王建国才三十出头,眉眼间却已刻满了疲惫,头发也有些乱,像是几天没好好睡过觉。

“对不起啊,春花。”他低着头,“我没本事,让你跟着受苦。”

赵春花鼻子一酸,赶紧转身去灶台边摆药罐,不让丈夫看见她的眼泪。水倒进锅里,她小声说:“说什么呢,咱们两口子过日子,哪有谁对不起谁的。就是……得想办法。”

王建国坐在炕沿上,盯着地上那双磨破了底的解放鞋,忽然道:“我打听过了,城西那边有个建筑队招临时工,一天三块五,管一顿午饭。就是活儿重,扛水泥、搬砖头,干得动就行。”

“那你去啊!”赵春花猛地回头,“只要能挣钱,累点怕什么?咱家又不是没扛过!”

王建国苦笑:“可我这身子……前年在部队拉练摔过腰,阴天下雨就疼。那天扛沙袋试了试,干了四个钟头,差点直不起身来。”

赵春花愣住了。她不知道丈夫竟藏着这伤。难怪他夜里总翻身,原来不是嫌炕硬。

两人沉默着,屋外风刮得紧,窗纸哗啦啦响。药味渐渐弥漫开来,苦涩中带着一丝陈皮的辛香。婆婆在炕上轻声说:“春花啊,要不……把我那副寿材卖了吧?樟木的,前年你二舅帮忙打的,一直搁在后屋。”

“妈!”赵春花急了,“您胡说什么!那可是……”

“值八十多块呢。”婆婆喘了口气,“我还活着,用不着那东西。你们拿去换钱,给孩子交学费,给建国治腰,都比压在屋里强。”

王建国低头不语,手指紧紧攥着裤缝。赵春花眼圈红了,扑到炕边握住婆婆的手:“妈,您别说了。只要您在,咱们家就有主心骨。钱的事,总有法子。”

可她心里清楚,法子在哪?大哥去年盖房欠了一屁股债,二哥在矿上工伤休养,娘家帮不上;婆家几个兄弟也都穷得叮当响,连借都难开口。她想起前两天路过镇上的百货商店,看见橱窗里挂着一条红呢子大衣,标价一百六十八,小姑娘们围着看,眼睛亮得像星星。那时候她就想,啥时候也能给女儿买一件,让她冬天上学不挨冻。可现在,连药钱都凑不齐。

正想着,外头传来脚步声,紧接着门被敲了三下。

“嫂子,在吗?”是隔壁李婶的声音。

赵春花抹了把脸,应了声:“在呢,李婶,您进来吧。”

李婶推门进来,手里拎着个竹篮,笑着道:“刚蒸了窝头,给你们送几个热乎的。”说着把篮子放在桌上,又压低声音,“春花,我听说……你娘家表妹翠芬,前阵子去了深圳,在电子厂做工,一个月挣两百多,还包吃住呢。”

赵春花一怔:“深圳?那不是广东那边吗?那么远……”

“可不是嘛!”李婶叹口气,“人家胆子大,跟同村几个姑娘一块报名的劳务输出,政府组织的。听说那边工厂多,活不重,女工抢着去。就是得签三年合同,不能半道回来。”

王建国抬起头:“政府组织的?正规?”

“正规!”李婶拍着胸脯,“有介绍信,有体检,统一坐火车走。听说第一批去的都开工资了,还有人寄钱回家盖楼的。”

赵春花心跳快了几分。两百多……那是她种两亩地一年的收入。如果她去了,三个月就能把家里的债还清,还能给婆婆换个好药方,给建国买护腰的膏药,甚至……能给女儿攒笔学费。

可她刚想开口,李婶又说:“就是有个条件??只招十八到三十五岁的未婚女青年,或者离异的。已婚的不去,怕惹麻烦。”

这话像一盆冷水浇下来。

赵春花僵在原地。她是已婚妇女,上有老下有小,根本不符合条件。可她不甘心,追着问:“真的一点办法没有?要是……要是丈夫同意呢?或者写个保证书?”

李婶摇头:“规定死的,我打听过了。厂里怕工人牵挂家庭,心思不在工作上。再说那边男女混住宿舍,管理严格,已婚的去了容易出事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