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儿小姐,我最喜欢你那部叫《情圣》的电影,电影里致敬玛丽莲梦露的那个红裙子片段实在太经典了,让我印象深刻……”
“老板,那是克拉拉演的。”
一旁听不下去的Sura只能打断了周望。
。。。
阿不都热合曼的信被周望轻轻折好,夹进笔记本的最深处。她没有立刻回复,而是将它放在床头三天,每天清晨醒来第一眼看见它,就像看见一段尚未走完的路。第四天清晨,她在玉树小学的操场上录下一段语音:“我想告诉那个父亲和他的儿子??你们的眼泪,不是软弱,是重生。”
这段话随即被自动同步至“清源?家庭信证空间”,标记为“情感锚点?代际和解”。系统提示:已有12,783人将此条设为“共感共鸣案例”,用于家庭教育课程参考。
与此同时,张昊在技术后台发现了一个异常现象:近七日内,“清源校园版”的日均活跃用户增长了460%,而其中超过三成的新增行为集中在凌晨1点至4点之间。他调取样本数据深入分析,发现这些深夜登录者大多是边远地区的中学生,他们趁着宿舍熄灯后用手机偷偷上传自己的“真实记录”??有藏族少年录下母亲讲述家族迁徙史的声音,有云南山区女孩写下自己为何坚持读书的独白,还有一个甘肃男孩,在风雪交加的夜晚,对着镜头说:“明天我要转学了,可我不想走。我喜欢这个学校,喜欢李老师。她说我数学差,但我一直在努力。”
林昭看到这条视频时,正坐在返程拉萨的火车上。窗外是连绵不断的雪山,阳光洒在铁轨上,像一条流动的银线。她沉默良久,打开随身携带的唐卡画册,在空白页写下一句话:“教育的本质,不是让人记住标准答案,而是让人敢于说出属于自己的真相。”
她把这句话拍成照片,上传到“清源?师道存真”专题模块,并附言:“请所有曾站在讲台上的老师,回答一个问题:你有没有因为害怕麻烦,而打断过一个孩子想说的话?”
问题一经发布,如石投湖心。不到十二小时,全国两千余名教师留下回应。有人坦承:“有一次班里两个学生打架,我只听了班长的一面之词就处罚了其中一个。后来才知道,那个被打的孩子是为了保护妹妹才还手。”有人哽咽:“我曾经劝一个想学美术的学生放弃梦想,说‘艺术养不活人’。十年后他在北京办展,邀请函上写着‘致那位让我差点丢掉画笔的老师’。”
更令人动容的是,一位退休老教师手写了一封万字长信,通过扫描件上传。信中回忆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在新疆支教的经历:那时没有网络,也没有录音设备,村民若对政策有异议,只能靠口耳相传。一次误会引发群体冲突,事后查明是一位干部私自篡改通知内容,却无人能证明原始说法。“那时候我就想,要是有一样东西,能让声音永远留在那里就好了。”老人写道,“现在我看到了你们做的这件事,我知道,当年那些说不出口的话,终于有了归处。”
这封信被自动推送至“清源记忆库?历史回声”分类,编号QY-HR-1983-XJ-001。系统生成提示:该文档已由三位当事人亲属完成交叉验证,区块链存证时间戳为2025年3月12日06::22。
就在这一天,教育部正式批复,“青少年信源素养教育”纳入中考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消息传来时,周望正在青海湖畔的一所牧区小学开展试点教学。她蹲在一个五年级教室里,问孩子们:“如果有人说‘昨天这里根本没有羊’,你们怎么证明它有?”
一个小女孩举起手,从书包里掏出一台旧平板电脑,点开“心情快照”APP,调出三天前拍摄的照片:画面中,十几只白绒山羊正低头啃食草根,背景是湛蓝的湖水与远处缓缓移动的云影。她认真地说:“我还录了声音呢!”说着按下播放键??咩咩叫声、风吹经幡声、远处父亲吆喝声,清晰可辨。
全班鼓掌。周望笑着问:“那要是有人说是P的呢?”
另一个男孩站起来,打开“元数据查看器”,展示拍摄时间、GPS坐标、设备型号、环境光强度等信息。“而且,”他补充道,“那天我们班一共五个人拍了照片,都在同一个时间段上传到了‘清源校园圈’,互相可以作证。”
周望点点头,轻声说:“这就是真实的力量??它不怕重复,也不怕质疑。”
当天傍晚,她收到赵晓禾发来的紧急通报:境外某匿名组织发布了一份所谓“内部泄露文件”,声称“清源项目实为政府监控工具”,并附有所谓“员工通讯录”与“数据调取权限表”。初步研判显示,这份文件采用了高仿真排版、伪造公章及部分真实员工姓名拼接而成,意图制造信任危机。
“攻击来了。”赵晓禾在加密频道里说,“这次他们想让我们自证清白。”
周望却没有立即回应公关预案。她反而下令:“把过去一年所有公开的技术白皮书、第三方审计报告、用户授权协议全文,打包生成一个‘透明度全景包’,开放下载。”同时,她在“清源”首页发布一条动态:“欢迎任何人来查我们的账,听我们的音,看我们的代码。因为我们不做秘密的事。”
此举出乎对手预料。几天内,全球数十家独立媒体、大学研究机构、开源社区纷纷加入审查行列。德国《明镜周刊》技术专栏连续三天刊文,逐条比对“泄露文件”与真实资料,最终得出结论:“所谓证据,不过是谎言的纸壳屋。”新加坡国立大学数字治理中心甚至以此案为例,开设专题研讨课《如何识别信息战中的认知陷阱》。
而真正扭转舆论的,是一群来自四川凉山的彝族中学生。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发成立“真相护卫队”,利用“清源校园版”的协作功能,逐一核查“泄露文件”中的每一项指控。他们制作了系列短视频,标题朴实却有力:《我们查了你说的每一条》《这张截图,其实是这样来的》《为什么这个电话号码根本不存在》。
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有网友评论:“当孩子开始用逻辑对抗谎言时,未来就有了光。”
风波渐息之际,次仁旺堆从北京归来。他的新唐卡已在国际数字艺术展上获得“文化韧性奖”,展览评语写道:“在这幅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信仰与科技的共生??千手观音不再只是救苦救难的神?,更是守护真相的见证者。”
他在拉萨停留一夜,第二天清晨独自前往大昭寺。跪拜之后,他取出一幅微型唐卡,供奉于释迦牟尼佛前。那上面画的不是神佛,而是一个普通藏族家庭围坐火塘的场景,每个人手中都捧着一部发光的设备,屏幕上显示着“清源”标志。他在画侧题字:“愿众生之声,皆得留存。”
回到工作室后,他接到林昭的电话:“文化厅希望你牵头做一个‘民族口述史数字化工程’,覆盖藏、羌、东巴、苗瑶等二十个少数民族。第一期资金已经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