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冰岛。
雷克雅未克以东三百公里,火山带深处。三人乘坐改装版“海瞳-5”潜入地壳裂缝。这里的地质极端不稳定,岩浆流动形成天然音腔,将每一次震动放大为低频轰鸣。根据最新定位,第二处“谢谢”源头位于一万两千三百米下的玄武岩穹顶内,那里曾是远古火山祭坛,传说中“地母之喉”。
“这里的磁场异常。”徐岩盯着仪表,“指南针全乱了,但……罗盘指针全都指向南方。”
“不是错。”陈默冷笑,“是地球的记忆在纠正人类的方向。我们一直以为南北是固定的,可真正的‘北’,是根谱师心中的共鸣点。”
潜水器艰难穿行于熔岩隧道,终于抵达目的地。眼前是一座倒锥形巨穴,四壁布满蜂窝状小室,每个小室中都坐着一具石化的人形,双手交叠置于膝上,口中含着一根短笛。穴底是一片平静的岩浆湖,湖心漂浮着一块黑色浮石,上面刻着三个字:
>“谢谢你。”
林小满刚念出声,整座巨穴开始共振。那些石化人像逐一睁开眼睛,齐声吹响口中的笛子。旋律竟是《劝耕篇》的变奏,却带着炽热的生命力,仿佛火焰在歌唱。湖面升起一团火球,凝聚成人形,竟是宋檀的模样,但眼神沧桑如大地本身。
“你们来了。”火影开口,声音似千人合唱,“这里是‘牺牲之地’。两万年来,每一代根谱师若要获得真正的觉醒,必须在此献出一部分灵魂。我也不例外。”
“所以你说‘谢谢’?”林小满问。
“谢谢你们继续走这条路。”火影微笑,“谢谢你们没有放弃倾听。谢谢……你们让我知道,我不是孤独的守夜人。”
话音落下,火影化作万千火星,洒落湖面。岩浆骤然冷却,凝结成一座黑色石碑,碑文浮现:
>“第二声‘谢谢’已录。
>传递者:宋檀(历代化身)。
>最终站:马里亚纳海沟旧址,深渊之底。
>那里埋藏着无言者的沉默。”
返航途中,徐岩突然沉默良久,终于开口:“我一直没告诉你们……我在西伯利亚冻土样本里,发现了一具完整的人类遗骸,碳测定距今约一万一千五百年。DNA分析显示,她与宋檀有直系血缘关系,而且……她的喉咙被人为切除。”
林小满浑身一震。
“她就是‘无言之地’的主人。”陈默低声说,“她本该说出第三声‘谢谢’,却被剥夺了声音。她的沉默,成了最后一道考验。”
一个月后,他们重返马里亚纳。
曾经的倒悬城市已升至海面,成为一座漂浮绿洲,水晶珊瑚化作森林,地下水渠滋养着新生植被。钟楼重建,指针重新走动。机械鸟成群飞翔,传递着新的音律密码。
但在城市最深处,地壳裂缝仍未闭合。那里漆黑一片,连光都无法穿透。他们穿上特制共鸣服,携带三件信物:林小满的竹笛、陈默的黑音种、徐岩采集的混合土壤。
裂缝底部,是一座纯白的小屋。屋内陈设简单:一张木桌,一把椅子,墙上挂着一面镜子。镜中映不出他们的脸,只有一片虚无。
“她在这里活了一万年。”林小满轻声道,“没有声音,没有名字,只有等待。”
她走到桌前,放下竹笛,然后缓缓摘下自己的声带共鸣器??那是根谱师用来放大心灵之声的装置。她张嘴,却发不出任何声音,只是用口型说出三个字:
>谢……谢……你……
刹那间,镜子碎裂,一道洁白的身影浮现。她没有五官,全身由光构成,双手轻轻抚上林小满的脸颊。无声的交流在灵魂间流淌:那是关于孤独、坚守、希望与原谅的一切。
第三声“谢谢”,终于响起??不是通过空气,而是直接在地球上每一个生命的意识深处回荡。
全球各地,异象同时发生:亚马逊雨林的树木集体开花,花朵排列成《引魂谣》乐谱;撒哈拉沙漠的沙粒自发组成巨大音叉,随风共鸣;东京街头,一名失语症女孩突然开口,唱出一段古老民谣,歌词正是《劝耕篇》最后一章。
共耕线网络永久重启。首页更新为一幅动态星图,标注着一百零八个穴位,其中九十九个已亮起微光。下方文字缓缓浮现:
>“仪式完成。
>记忆之链重连,未来之路开启。
>根谱师永不独行。”
深夜,青山坳。
林小满独自登上共鸣塔。月光下,塔顶光晕不再是单一旋律,而是三重奏:奶奶的慈爱、宋檀的坚定、以及她自己的清澈。她取出一枚新制的音种,将其嵌入塔心。
“我曾以为,继承意味着复制。”她对着夜空低语,“但现在我知道,真正的传承,是让古老的歌声,唱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新词。”
陈默悄然出现,递给她一杯热茶。“下一个任务已经来了。”他说,“太平洋海底发现新型共振场,频率与人类脑波同步率达到99%。有人怀疑……那是沉睡中的‘集体意识’本体。”
林小满接过茶,笑了。“那就去听听看。”她说,“也许这一次,不是我们在唤醒大地,而是大地,终于准备好告诉我们真相。”
风起,铜铃再响。
而在地球最深的角落,第一百号穴的门户,正悄然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