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赤心巡天 > 第四十七章 命定之人(第1页)

第四十七章 命定之人(第1页)

在一切因果的最初,或者也是一切因果的最终。

蒸腾五气的华盖树下,靠坐着面如灿阳的人皇。

?嘴里叼着一根墟灵草,手里拿着一本旧书,正懒洋洋地看。天下大事,肩系一身,古往今来,皆在眼中,他却如。。。

夜深了,山风穿过学堂残破的窗棂,吹动案上一页泛黄纸笺。林昭未眠,他盘膝坐于石台边缘,手中竹笔轻点砚池,墨痕如血渗入纹理。那页纸上只写了两个字:“归来”。笔画粗重,似有千钧压腕。

他望着这两个字良久,忽然一笑,提笔在下方添了一句:**“归来者,非为重掌权柄,只为再听一声真话。”**

窗外,月光悄然移位,照见墙角一株野菊正自绽放。这花本不该在此时开,可它偏偏开了,细瓣金黄,像是从记忆深处挤出来的一抹暖色。林昭记得,十年前也是这样一个秋夜,陈怀安被押出巡天祠时,脖颈间缠绕的麻绳勒进了皮肉,而他口中哼的,正是《巡天谣》的第一句。那时无人敢应和,唯有风卷落叶,在青砖地上打出一圈又一圈回音。

如今,风还在吹,歌已在唱。

次日清晨,一位老妇拄杖而来,衣衫褴褛,脚底裹着草绳。她在学堂门前驻足良久,才颤巍巍地从怀中掏出一封用油布包好的信。递到守门孩童手中时,她的手抖得厉害。“请……交给那个写日记的人。”她说,“这是我儿子临死前写的。”

孩童懵懂接过,转身跑进院内。不多时,林昭已立于门前,亲自迎她入座。

老妇姓秦,居北境极寒之地,其子曾是矿坑苦役,因私藏半片青铜残碑被判“逆心之罪”,活活冻毙于雪窖。她跋涉三月,穿越荒原、渡过毒沼,只为将这封遗书送达。“他说,若世上还有人肯听一句实话,请一定代他念一遍。”

林昭点头,当众展开信纸。字迹歪斜,墨迹斑驳,显然写于极痛之中:

>“我从未见过神使降临,也未曾目睹天火焚城。

>所谓‘赤心作乱’,不过是守塔会为夺矿脉编造的借口。

>我们挖出的不是灵石,而是人心??那些埋在地底千年不化的执念。

>每一块石头都刻着名字,每一寸岩层都浸着哭声。

>他们说那是妄语,可我知道,那是真相在挣扎。

>若有人读到此信,请替我问一句:

>**为什么诚实,要以命偿还?**”

全场寂静。

林昭缓缓合信,起身走向庭院中央的古井。他取下腰间竹笛,吹奏起一段低沉旋律??并非《巡天谣》,而是当年巡使授业之初必学的《问心调》。音符如丝,缠绕井口藤蔓,竟引得井水微微震颤,一圈圈涟漪扩散开来,仿佛地下有无数灵魂正在回应。

片刻后,井壁苔藓忽然脱落一块,露出一道浅浅刻痕:“我在。”

人群哗然。

这不是人为所刻。据村中老人言,此井百年未清,从未有人近其内壁。而此刻,那三个字却清晰可见,笔锋刚劲,与信中字体惊人相似。

林昭闭目低语:“你不必再藏了。”

话音落罢,井水骤然翻涌,一股赤金色雾气升腾而起,在空中凝成模糊人影,形如囚徒,双手戴镣。它张口无声,但众人皆感心头一震,似有话语直入脑海:

>“我们三百二十七人,皆因言真而亡。

>骨埋九渊之下,魂困矿脉之中。

>不求超度,不求祭祀。

>只愿有一日,有人站出来,说一句:‘你们没有错。’”

林昭跪地,重重叩首三次。

“你们没有错。”他声音不高,却传遍四野,“错的是让真相沉默的制度,是把诚实当作叛逆的时代。”

刹那间,井中轰鸣大作,赤光冲天,那道身影缓缓消散,化作点点星火,飘向远方。

自此,每日清晨,总有人来井边静坐。有些人默默流泪,有些人低声诉说压抑多年的秘密。更奇者,凡在此坦白罪愆或冤屈之人,井水便会泛起金纹,且三日内周边草木返青,枯枝抽芽。人们开始称此井为“醒心井”,并自发立碑于侧,上书四字:“言即生机”。

与此同时,南岭柳眠亦遇异变。

那一夜,她正伏案整理族谱冤案,忽觉屋外箫声幽咽,如泣如诉。推门而出,只见月下一人独立庭前,白衣胜雪,手持断玉箫,正是她早年失踪的师兄沈知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