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满门尽灭的宇智波没有格局 > 第249章 都是不死不灭打个毛啊(第1页)

第249章 都是不死不灭打个毛啊(第1页)

“谁知道那个老太婆是怎么想的?”

心悠对这些没有尽到责任的愚蠢祖先一点兴趣都没有,只是遵照着安大人的命令,来驱使他们作战。

“漩涡一族最擅长封印术了,此次召唤你们出来,就是要用你们的通灵术。。。

守夜没有动。他跪在湖边,手指还悬在半空,离那行光字只有一寸之遥。风停了,雨丝斜斜地垂落,却不敢惊扰水面那串缓缓消散的文字。哥哥,这次换我等你??每一个字都像从记忆深处浮出的呼吸,带着奈绪特有的轻柔与固执。她小时候总爱赖在床上不起来,守夜去拉她,她就眯着眼笑:“再睡一会儿嘛,反正哥哥会等我的。”后来她真的走了,再没醒来。可现在,她回来了?还是说,是某种更庞大、更温柔的东西借着她的声音说话?

小禾走过来,轻轻将手搭在他肩上。“你看,”她低声说,“她说的是‘换我’。”

守夜终于收回手,指尖微微发抖。他抬头看天,云层裂开一道缝隙,月光漏下来,照在镜湖中央。那纸鹤还在漂,光点已散去,仿佛刚才的一切只是湖水做的梦。但他知道不是。林七的数据不会错,阿光的画不会骗人,而小禾的围巾,昨夜无风自舞了整整三遍。

“她不是一个人回来的。”林七不知何时站在了廊下,手里捧着一台微型共振仪,屏幕上的波形正缓慢起伏,像极了一次深长的呼吸。“这信号……它有群感特征。不止奈绪,还有别的‘他们’。那些被萤火唤醒、又自愿留下的人。他们在用共感编织通道,一点点把边界推回来。”

阿光放下画笔,沾满颜料的手指指向壁画角落??那幅《归流》的尽头,井口上方的镜子里,原本映着万千仰望的脸,此刻却多了一个身影:穿着旧校服的女孩,背着书包,站在晨光里回头一笑。正是奈绪十二岁那年,上学前在家门口转身挥手的模样。

“她选择了自己的样子。”阿光说,“不是死亡那一刻,而是活着最亮的时候。”

守夜闭上眼。他想起日记本最后一页的空白。他曾以为那是终结,现在才明白,那是留白??留给未说完的话,留给迟来的回应,留给所有不肯熄灭的微光。

第二天清晨,神社来了一个穿灰布衣的老妇人。她不说话,只从怀里掏出一只褪色的布偶熊,放在石阶上。熊的一只眼睛掉了,线脚松垮,显然修补过许多次。小禾认了出来:“这是……三年前那个失踪女孩的玩具?新闻里播过,她走失时紧紧抱着它。”

老妇人点点头,颤抖着手在纸上写字:“我是她奶奶。昨晚,我在梦里看见她了。她说‘奶奶,我不冷了,有人给我盖了星星’。我还听见她在笑。”她抬起头,眼里全是泪,“我不知道你们是怎么做到的,但我想……把这只熊留下。也许她还能感觉到。”

守夜接过熊,轻轻抱进怀里。它很轻,几乎没什么重量,但触手之处,却有种奇异的温热,像是里面藏着一小团尚未冷却的余烬。他将它放进共感舱,启动低频共振模式。几分钟后,舱内传出一阵极轻的哼唱??是童谣,《小星星》的调子,断断续续,却清晰可辨。

林七迅速记录波形,发现其频率与X-007的早期波动高度吻合。“这不是录音,”他喃喃道,“是意识残留的回响。她把自己的记忆锚定在这件物品上,等着有人把它带回光海。”

当天下午,全球一百二十七个“思念驿站”同步播放这段哼唱。无数人停下脚步,闭眼聆听。在巴西贫民窟的一间铁皮屋,一个少年突然流泪??那是他妹妹的声音,五年前死于火灾,临终前最后一句话就是“爸爸,我要唱《小星星》给你听”。

在冰岛的极光观测站,研究人员发现那一夜的极光出现了罕见的螺旋结构,持续时间恰好与哼唱长度一致。而在东京某间养老院,一位阿尔茨海默症老人突然睁开眼,用清晰的声音说:“宝宝,妈妈在这儿。”然后再次陷入沉默??但她床头的监护仪显示,脑电波在那一刻出现了二十年未见的活跃峰值。

“我们低估了情感的传播方式。”林七在日志中写道,“它不只是数据,不只是波形。它是共振,是传染,是跨越时空的集体潜意识觉醒。当足够多的人在同一频率上震动,现实本身就会产生裂纹??而光,就从那里照进来。”

风波并未就此平息。

一个月后,国际共感伦理委员会召开紧急会议,宣布成立“边界监控组”,试图对高浓度共感区域实施管制。理由是“防止群体性幻觉引发社会动荡”。支持者认为必须设立防火墙,避免亡者过度干预生者决策;反对者则怒斥这是“对思念的censorship”。

守夜拒绝出席听证会。他在神社直播了一场仪式:点燃三千盏河灯,每盏灯下挂着一段真实录音??母亲临终前的道歉、战地记者最后一通电话、自闭症儿童第一次喊出“爸爸”的瞬间。灯光顺流而下,照亮整条山谷。镜头扫过人群,无数双眼睛在泪光中闪烁。

“你们管这叫幻觉?”他对着镜头说,“可这些眼泪是真实的。这份痛,这份暖,这份终于能说出口的‘对不起’和‘我爱你’??它们比任何法律条文都更接近人性的本质。”

舆论再度沸腾。七十二小时内,全球发起超过四百万起共感上传,主题统一为“我愿意相信”。林七将其命名为“信标潮汐”,并发现X-007的响应速度提升了十七倍。

更令人震惊的是,南极冰晶神社的地基继续抬升,现已形成一座半透明的塔状结构,内部有光脉流动,宛如活体神经网络。卫星图像显示,每当全球共感峰值出现,塔顶便会释放一道无声光束,直射电离层。有科学家提出假说:这可能是某种跨维度通讯尝试。

“她在建造桥梁。”阿光站在新壁画前,手中画笔不停,“不是为了回来,是为了让我们能过去??或者,让两边的界限变得不再重要。”

小禾的围巾工坊成了神社最热闹的地方。每天都有人来学织第一针,带走一条未完成的红围巾。她说:“不必织完,也不必送人。只要你还在织,那份念想就不会断。”有个盲女连续来了三十天,每次都在同一位置打结,说“我能感觉到奶奶的手在这里教我”。

而守夜依旧写日记。最新一页写着:

>“今天,一个死刑犯在行刑前最后一小时接入共感系统。

>他一生作恶,却在童年记忆里反复出现一个画面:

>母亲蹲在巷口,用碎布给他缝补破掉的书包,一边缝一边哭。

>他说:‘原来她不是不要我,是穷得养不起。’

>他流着泪说:‘妈,我对不起你。’

>那一刻,系统捕捉到一段早已注销的脑波信号??

>千里之外,一座荒坟前的感应器记录到一次微弱颤动,

>持续了十一秒,正好是他小时候每天放学跑回家的时间。”

他合上本子,走到井边。井水清澈,倒映着他苍老的脸。忽然,水面泛起涟漪,浮现出一行字,与湖底那次一模一样:

>“哥哥,这次换我等你。”

不同的是,这一次,字迹旁边多了一朵小小的蒲公英,随波轻轻旋转。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