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宗弘”推荐阅读《岷江神工》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暗星云监测站的警报声刺破凌晨。张叙舟盯着屏幕上跳动的续航倒计时,指腹在中继器控制面板上磨出红痕——3030章刚部署的穿透符中继器,本应稳定运行72小时,此刻却只剩23小时17分,钛合金外壳的温度传感器显示,设备正以每小时3℃的速度发烫,道源能储备条像被无形的嘴啃过,从满格骤跌至37%。护江力的数值被这股“能量吞噬”力拽着下沉,137960→137900→137800,每跳一下,苏星潼手中的三星堆金杖就震颤一分。
“是暗星云的‘熵增场’。”金杖投射的全息图里,中继器内部的道源能粒子正以紊乱的轨迹碰撞,像被搅乱的蜂群,“它们会加速能量衰变,就像把冰块丢进岩浆——按这速度,撑不到下一个节点部署。”她指着能量流中的墨蓝色丝缕,那是比普通煞力更细微的“噬能粒子”,正顺着符文线路钻进蓄能核心,与3030章湍流区的煞力同频,却更隐蔽,“得给中继器加层‘能量保鲜膜’。”
观战区的“续航急救”频道瞬间被数据淹没。青海光伏电站的工程师发来“超导蓄能材料”参数,其低温特性恰好克制熵增场;云南微生物研究所的教授上传了“符纹菌”培养视频——这种在道源能矿脉中发现的微生物,能以煞力为食,排泄物却是纯净的能量晶体。“我爷爷的太阳能灯也总没电!”甘肃王栓柱的首播画面里,他举着1973年的旧灯座,“他就多接三块电池,说‘冗余才是稳妥’!”
善念值在63。9亿处泛起涟漪,64。0亿→64。1亿。张叙舟的目光突然落在实验室角落的青铜神树残枝上——那是3028章从圣火台带回的文物,枝丫分九杈,每杈顶端的凹槽都刻着微型蓄能符。“三星堆的‘九枝阵’!”他猛地将残枝接入中继器接口,枝丫与设备内部的线路自动咬合,形成的能量网突然亮起,将噬能粒子暂时挡在核心外,“每枝对应一个能量层级,像给设备装了九个备用油箱!”
但反转来得猝不及防。九枝阵启动17分钟后,道源能储备条的下跌速度仅减缓15%,最顶端的枝丫甚至开始发黑——噬能粒子正顺着青铜纹路反噬,将神树残枝的古老能量转化为墨蓝色。护江力再跌60点,137800→137740,监测屏弹出警告:“熵增场强度提升至120%,预计剩余续航11小时。”
“用符纹菌!”苏星潼突然将微生物样本注入九枝阵凹槽。那些半透明的细菌接触青铜的瞬间,竟顺着符文线路疯长,形成薄薄的菌膜,噬能粒子撞上菌膜的刹那,像水滴落入滚油,瞬间化为白色的能量雾。更惊人的是,菌膜边缘开始凝结出细小的金色晶体,恰好填补道源能的缺口——这是神话能量体系里未记载的“共生反应”:符纹菌以煞力为食,代谢出的能量刚好被九枝阵吸收,形成完美闭环。
张叙舟的记忆突然被实验室的台灯唤醒。1990年夏夜,祖父蹲在观测站修太阳能灯,明明一块电池就能亮,却非要串联三块,说:“怕哪块接触不良,多的是备份。”此刻看着九枝阵外又生成的三层菌膜,突然懂了祖父的“冗余哲学”——他在中继器设计图上补画的双蓄能阵,主阵用超导材料,副阵养符纹菌,就像给设备装了“双保险”,熵增场啃得动金属,却啃不动活物的循环。
观战区的善念值像被点燃的引线,64。1亿→64。2亿。千万网友同时开启“云养菌”,有人上传家乡道源能矿脉的土壤样本,有人用AR技术模拟菌膜生长轨迹,当第500万条数据汇入时,中继器的续航倒计时突然停滞,随后开始反向跳动:23小时17分→25小时→30小时……最终稳定在120小时,道源能储备条重新爬回89%,护江力的指针猛地反弹,137740→137900→138180(+340点)。
“收到陌生信号!”小林的尖叫惊飞了窗外的夜鸟。中继器的接收模块突然亮起,一串规律的脉冲信号在屏幕上组成星图,与α星系守护者的能量频率完全吻合,翻译后的内容简单却滚烫:“我们在遗迹等——”信号戛然而止,像被突然掐断的电话线,但最后那个破折号,在暗星云的背景里闪着希望的光。
张叙舟摸着九枝阵上还在生长的菌膜,突然明白这场续航危机的深意:暗星云的熵增场从不是纯粹的破坏,而是筛选“共生智慧”的考题——就像符纹菌与青铜枝丫,看似敌对的两者,在人类的引导下,反而成了彼此的生路。
夜幕转亮时,中继器己向地球传回第一批清晰的暗星云内部图像。屏幕上,金色的道源能流与墨蓝色的煞力在菌膜外缠绕,像两条互相取暖的蛇。张叙舟望着祖父留下的旧灯座,突然想给当年的老人加句批注:所谓稳妥,不是怕坏,是坏了还能找出新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