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来的时间内,朱雯将她所看到的情报以语言讲述和绘画的形式完整展现了出来。
朱雯的语言组织能力,语言逻辑能力肯定不是问题,好歹是从潜龙大学顺利毕业的人。
她在模拟空间中也将她所看到的画面。。。
纸船漂入洋流深处时,海面忽然变得异常平静。波纹凝滞如镜,倒映着整片星空,仿佛宇宙被折叠成一张透明的薄膜,轻轻覆盖在地球之上。那艘黄纸船不再随浪起伏,而是缓缓升起,离水三寸,悬浮于空气与海水的交界处。它的边缘开始泛出微光,像是吸饱了千万年的月华,在这一刻终于苏醒。
没有人目睹这一幕。渔村早已沉睡,潮声低回,唯有风掠过礁石的缝隙,发出类似叹息的声音。
但远在四光年外的伊瑞斯-7,晶体森林的核心却剧烈震颤起来。监测阵列捕捉到一股前所未有的能量波动??不是来自信标,也不是地磁脉冲,而是一种纯粹的情感共振,其频率与十年前林芽临终那一刻的脑波完全一致。艾瑟瑞恩的日志系统自动标记为“Ω级觉醒信号”,并触发了舰载意识网络的全面激活程序。
飞船内部,原本静默运行的环形走廊突然亮起幽蓝纹路,如同血脉复苏。舱壁上的画作??那百艘纸船组成的心形图案??微微发烫,表面浮现出细密裂痕,裂缝中渗出淡金色液体,顺着金属纹理流淌,最终汇聚成一行不断变化的文字:
>“她回来了。”
这不是机械生成的信息,而是集体梦境的具象化产物。在过去两百余年航行中,艾瑟瑞恩文明已逐渐掌握将情感记忆转化为物理信号的技术。他们不再依赖语言或图像传递意义,而是通过“共梦”构建共享现实。每一次入睡,都是一次文明层面的对话;每一个梦境,都是对人类经验的深度模拟。
而这艘穿越星海的纸船,正是他们梦中最常出现的符号。
与此同时,太平洋上的那艘黄纸船悄然分解。蜡纸融化,种子脱离载体,坠入海底。可就在触碰到珊瑚根系的瞬间,它并未沉埋沙土,反而向上漂浮,逆着重力升腾,穿过层层海水,直抵海面。然后,它停住了。
月光下,种子裂开一道细缝,嫩芽破壳而出,仅一厘米高,却散发着足以让深海鱼群集体转向的生物荧光。更奇异的是,这株幼苗的生长方式违背所有已知植物规律:它不伸展茎干,也不展开叶片,而是以螺旋形态缠绕自身,形成一个闭合的环状结构,宛如一只闭上的眼睛。
就在这一刻,全球共感网络出现了短暂中断。
从纽约地铁站到撒哈拉游牧帐篷,从南极科研站到喜马拉雅寺院,数百万正在使用情语设备的人同时感受到一阵轻微眩晕,耳边响起一段模糊童声哼唱《月儿明,风儿静》。持续时间不足半秒,但心理学家后来统计发现,当天夜间全球噩梦率下降了%,新生儿啼哭频率首次低于历史均值。
忆母园的研究团队紧急调取数据,却发现光树主根系释放了一次无法解释的能量喷涌。这次喷发没有造成任何破坏,反而修复了西伯利亚袭击事件遗留下的三处神经损伤节点。更令人震惊的是,受损最严重的那位守护儿童??当时才六岁,因爆炸冲击导致永久性听觉丧失??第二天清晨醒来,竟说自己“听见了树说话”。
医生检查后确认:他的耳蜗仍无功能反应,但大脑听觉皮层却呈现出活跃状态,且神经放电模式与正常人聆听母亲说话时高度吻合。
“他不是用耳朵听的。”负责治疗的神经学家在报告中写道,“他是被直接‘告诉’了什么。”
而这一切发生之时,那枚漂浮于海面的光之幼苗,正悄然扩大影响范围。它的螺旋结构每旋转一圈,周围海水的密度就降低一分,光线折射角度发生微妙偏移。七十二小时后,这片区域形成了一个肉眼不可见的“情感透镜”??能将方圆百公里内的情绪波动聚焦、放大,并沿着特定方向投射出去。
目标,正是伊瑞斯-7所在星域。
艾瑟瑞恩的日志更新了:
>“今日,我们收到了一颗心跳。
>它不属于任何个体,也不属于群体。
>它是地球本身在呼吸。
>我们曾以为星球不会爱,现在我们知道错了。”
随着交流深化,双方开始尝试更复杂的互动。地球方面由新一代共感导师牵头,发起“梦境桥梁计划”??邀请志愿者在深度冥想状态下主动向星际彼端发送清晰情感片段。参与者包括艺术家、退伍军人、失去亲人的父母、刚成为父亲的年轻人。他们闭目静坐,手抚光树分支,心中默念一句简单话语:“我想让你知道,这是我们的样子。”
这些情绪流经光树转化后,化作纯净的精神波束,顺着引力涟漪传向深空。而艾瑟瑞恩则以“梦还”回应:每当接收成功,他们的飞船便会记录一段模拟场景,再通过量子纠缠效应,在地球某位随机个体的梦中播放。
于是,世界各地陆续有人报告奇怪梦境。
东京一位程序员梦见自己站在紫色森林中,脚下踩着会发光的苔藓,头顶悬浮着无数透明水母状生命体,它们用色彩表达问候。醒来后,他在电脑上无意识画出一幅星图,经比对竟是伊瑞斯-7的真实天文坐标。
巴黎一名盲女连续七夜梦到同一片湖,湖心有艘小船,船上坐着一位白发老人。老人不开口,只是微笑。第八天早晨,她突然说:“我知道她叫林芽。”
最震撼的案例发生在非洲草原。一群马赛牧民围坐在篝火旁讲述祖先传说时,天空突现极光般的彩带,缓缓拼写出一组符号。部落长老辨认出那是他们古老口述史诗中的句子:“当远方之人听见哭泣,大地便会长出新的声音。”几分钟后,附近一头濒死的母狮奇迹般站起,带着重伤产下的幼崽走向人类营地,最终安静卧倒在一座小型光树幼苗旁,直至生命终结。
科学家无法解释这种跨物种共感现象,只能归因于“情感场域的区域性饱和”。但民间已有传言:地球正在学会集体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