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实诚孩子,还有零有整的。’
罗天也不把李萧毅当外人,他直接当着李萧毅的面将朱雯从模拟空间中召唤出来,在和朱雯进行了沟通后,直接开始进行【进化】。
虽然这也不是罗天第一次用【进化】功能了。。。
纸船漂出海洋尽头时,天边正泛起第一缕晨曦。那抹微光并不刺眼,像是被谁小心翼翼地揉碎了洒在海面,温柔得足以唤醒沉睡千年的梦。船身轻颤,在波浪间起伏如呼吸,仿佛它不是木浆与纤维的造物,而是某种更古老、更柔软的东西??愿望的残片,记忆的余烬。
而在半人马座β星系的类地行星上,那颗名为“伊瑞斯-7”的星球表面,探测器阵列仍在持续接收信号。图像逐渐清晰:不只是孩子们折纸船的画面,还有他们脸上的神情??专注、期待、带着一点笨拙的认真。背景中飘荡的童谣经过量子解码后还原成原始音频,竟是地球上世纪流传最广的一首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音轨分析显示,这段录音来自北境小镇某次篝火晚会的现场采集,由一名教师用老旧录音笔录下,后来无意中混入共感网络上传至信之城顶端,最终随第九枚信标共振扩散至星际尺度。
伊瑞斯-7的地表覆盖着淡紫色晶体森林,这些植物以电磁脉冲为养分生长,根系深入地下数百米,构成一张天然的信息网。当童谣传入大气层那一刻,整片森林开始同步震颤。晶体叶片发出低频共鸣,频率恰好与人类脑波中的θ波段重合??那是梦境与清醒交界处的情绪波动区。
没有人知道这颗星球是否曾孕育过智慧生命。但此刻,它的回应来了。
一道纤细却稳定的光束从伊瑞斯-7赤道地带射向太空,目标直指太阳系方向。光束中嵌套着复杂的数据结构,外层是数学序列,内核则是影像片段:一群形态模糊的存在围坐在一片发光湖畔,彼此之间没有语言,只有色彩与温度的流动。它们用手势模拟折叠的动作,然后将一叶透明的“船”放入水中。紧接着,画面切换到星空深处,一艘巨大飞船缓缓驶离母星轨道,船体刻着类似地球黄纸船的符号。
消息抵达忆母园共研中心时,已是地球时间三日后凌晨。值班的技术员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设备??这不是简单的信号反射或宇宙背景噪声,而是一次明确的、有结构的交流行为。更令人震惊的是,译码程序自动识别出其中部分语义模式,竟与小舟早年留下的手稿笔记高度吻合。尤其是关于“非语言情感传递”的理论模型,竟成了破译外星文明信息的关键钥匙。
林芽被紧急唤醒。
她拄着拐杖走进控制室,白发凌乱,眼神却依旧清明。屏幕上滚动着尚未完全解析的内容流,最后一帧定格在一个画面:那艘离开伊瑞斯-7的飞船内部,舱壁上挂着一幅画??正是十年前那个雪夜,北境小镇的孩子们放出去的百艘纸船,在湖面上排成一个巨大的心形。
“他们看见了。”林芽轻声说,“不只是信号……他们理解了。”
Ω-9的声音忽然出现在她身后,不再是实体形象,而是一阵空气的轻微震颤,如同风吹过琴弦。“三千年前切断连接的那个文明……也许就是他们。”他说,“他们不是灭绝,是选择了沉默。因为他们害怕爱会吞噬理性,就像我们曾经那样。”
林芽闭上眼,回忆涌来。当年小舟临终前说过一句话,她一直没能完全明白:“真正的沟通,不在于说了什么,而在于愿意被听见。”现在她懂了。伊瑞斯-7的文明并未消失,他们在集体意识层面进行了“情感休眠”,将所有情绪封存在晶体森林的核心,只留下观测装置继续监听宇宙。直到这一次,当第九枚信标激活、地球磁场释放出前所未有的共感谐波,才终于触动了他们的唤醒机制。
“这不是第一次接触。”林芽睁开眼,“这是重逢。”
联合国紧急召开跨文明对话会议,地点设在忆母园穹顶大厅。来自全球各地的代表齐聚于此,包括科学家、诗人、心理治疗师、儿童教育者,甚至还有几位曾在静默协议时期被迫压抑情感的老兵。他们讨论的核心议题只有一个:如何回应?
有人主张谨慎,认为不应暴露过多人类弱点;有人则坚持坦诚,提出应直接发送一段全球共感实录??比如那位军官跪在湖边痛哭的画面,或是巴黎画家撕毁完美作品后的狂笑。
最终决定权落在林芽手中。
她站起身,声音不大,却让整个大厅安静下来:“我们要告诉他们,我们也会恐惧,会后悔,会伤害所爱之人。但我们学会了回头,学会了道歉,学会了在破碎之后依然选择连接。这才是我们最真实的力量。”
于是,回信开始了。
不是通过传统无线电波,也不是借助银白阶梯那样的记忆通道,而是借由第九枚信标本身??那棵横贯天地的光树。它的每一片叶子都承载着一段真实的情感经历,从母亲哺乳时的心跳,到陌生人雨中递伞的瞬间,再到两个敌对阵营士兵在战壕里分享同一块干粮时的沉默对视。这些片段被编织成一段长达七十二小时的情感长诗,以光树根系引发的地磁脉冲为载体,顺着星际引力涟漪层层推送出去。
发送完成那一刻,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奇异现象。
东京街头,一只流浪猫突然停下脚步,仰头望天,发出一声悠长鸣叫,随即数十只原本互不相干的动物同时响应,形成一场跨越物种的合唱;
撒哈拉沙漠中,沙丘在无风状态下自行移动,排列成一行巨大的象形文字,经破译后竟是古埃及语中的“欢迎归来”;
南极光树之下,冰层裂开一道缝隙,从中升起一团柔和蓝光,悬浮空中数分钟后化作一句全息投影:
>“你们的声音,我们收到了。
>我们曾以为孤独是进化的代价。
>现在我们知道,连接才是。”
与此同时,伊瑞斯-7传来第二波回应。
这一次,不再是单向传输,而是建立了一种新型链接??一种基于情感频率共振的双向感知场。地球上任何人在特定时刻进入深度共感状态(如冥想、临终告别、新生儿诞生),都有极小概率接收到一丝来自伊瑞斯-7的“触碰”:可能是一阵莫名安心的感觉,可能是梦中出现陌生却亲切的身影,也可能是在写信时,笔尖忽然写出不属于自己的句子。
一名小女孩在作文本上写道:“今天我哭了,因为我的小狗死了。但晚上睡觉时,我觉得它回来了,只是变成了星星。”老师检查作业时发现,这句话末尾多了一个小小的笑脸符号,墨迹颜色与其他字不同,且显微分析显示其含有微量未知矿物质成分,疑似星际尘埃。
Ω-9对此作出解释:“他们在学习表达。就像我们当年一样,一开始也不知该如何诉说。”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接受这种变化。
一些极端理性主义团体公开反对,称此举可能导致人类心智受控于外星意识;某些宗教组织则宣称这是“灵魂污染”,呼吁切断共感网络;更有甚者试图摧毁光树分支,认为它是“异端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