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重生后狐臣总想以下犯上 > 借联姻巧解纳妃局(第2页)

借联姻巧解纳妃局(第2页)

晏凤辞眸光微动,缓步绕至桌角,低笑道:“只怕是王爷您有那份想法,也未必有机会实现。”

谢镜疏听出其中转机,眉间舒展开来,朗声问他:“看来羽仪已有良策。说说,你有何见解?”

“昔日我在京中贵人府中做事时,因贵人喜爱字画,府中收藏皆是名家墨宝。我因此借机饱览真迹。”

“圣上这封亲笔书信,在我看来,字迹却有几分像京中流行的子书体。这封亲笔信说是圣上亲笔书写,恐怕是有人故意仗着您有眼疾,由子书学士代笔。”

“竟有此事。”谢镜疏嘴角微沉,略微思索才道,“子书可是大学士子书筹?子书体便是他所创立的行书字体?”

“正是。王爷见识广博。”晏凤辞娓娓道来,毫不吝惜口舌夸赞,“子书学士有一小女,正值豆蔻年华,她是家中独女,全府上下皆将她视为掌上明珠,王爷可在信中指明要娶他的女儿为妃。”

谢镜疏并不赞同,侧过头凝望他,好似在审视:“此事与她无关,何必波及无辜之人。”

“您听我解释。”晏凤辞语调轻缓,将这条妙计讲给他听,“王爷有所不知,坊间都传这子书学士文书一流,却有一桩软肋,就便是惧内。”

“若是您执意纳他家小女为妃,子书夫人必定不忍心让自己珍爱的小女儿远嫁北庭,做一个看似尊贵却实为弃子的王妃。相信子书学士也舍不得骨肉分离,自会力排众议,阻碍此事。如此一来,并非是王爷不愿娶,而是圣上的近臣不愿嫁女,将矛盾转嫁与子书筹身上。”

谢镜疏信任他,但心底仍有担忧:“羽仪,你怎知他敢与皇兄抗衡?若是他顺水推舟,真的同意将女儿嫁我,那我该如何?”

“因为圣上意不在为王爷纳妃,他的目的只是为了试探您。子书学士虽然性情忠厚老实,但能坐到如今这个位置,绝非碌碌之辈,自然将其中道理看得一清二楚,他岂能甘愿牺牲女儿一生?”

晏凤辞眼波流转,半是调笑道:“若是草民预料不对,王爷也不会吃亏。听闻他家小女面若桃花,是一等一的美人,即便未曾谋面,但能揽佳人在侧,日后朝夕相对,再生一名小世子,不也是美事一件?”

“不可!”谢镜疏听的心绪翻涌,骤然一拍桌面,惊得晏凤辞睁大了眼睛,“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见他眉宇低垂,晏凤辞心知肚明,却装作不知:“王爷反应如此激烈,可还有所顾忌?不妨告知于我,定当为您解忧。”

“羽仪我……”谢镜疏张开了嘴,想要说些什么,喉咙一沉,又把话咽了下去,“没有。”

没有什么?你倒是讲啊。

他这般欲言又止,晏凤辞心中快意更甚。平日里他总是一副从容的模样,此时见他踌躇,竟觉得十分有趣,嘴角几乎抑制不住上扬,

忙轻咳一声,收敛情绪,正色道:“既然没有,那么就由草民来执笔,代为王爷书信吧。”

正取来纸笔,却被谢镜疏握住手腕,语气担忧:“羽仪你有几分把握子书学士定会力阻?”

晏凤辞轻笑一声,并不立刻回答,故意吊着谢镜疏。他这般态度叫谢镜疏琢磨不透,内心愈加忐忑。

眼纱下的那张脸失去血色,晏凤辞才决定放他一马,忍着笑意道:“王爷放心,我怎会将纳妃之事当做儿戏。”

“有你这句话便好。”谢镜疏长舒一口气,脸上恢复了血色。

“还有一事。”他松开手,从桌案上摸索出几张特殊标记过的信件,贴心地为晏凤辞指明,“这些是王义往日代笔的书信,你可参照其中格式仿写。皇兄知我书信皆由他人代笔,你不必拘泥,尽情发挥即可”

“王爷想的真是周到。”晏凤辞随口应答。拿起一封展开,粗略看过信中内容,便将信折好放回原处,游刃有余地写了起来。

不稍片刻,便搁下笔,将信中内容念给谢镜疏听。

念毕,晏凤辞问:“王爷您觉得如何?”

谢镜疏道:“羽仪文采斐然,内容自然无可挑剔,只是措辞是否太过浓烈?”

“确实浓烈,但不也恰恰表现出王爷对圣上真切的感激之情吗?圣上读过书信,或许会生出几分昔日兄弟情分。”

谢镜疏听了不置可否,只说:“就依此信吧。”

门外又响起王义的通传:“王爷,张佥事到了。”

一道高大的影子映在门扉上。

晏凤辞识趣道:“王爷还有贵客,草民先行告退。”

“羽仪慢走。”

晏凤辞退出时,与张坚迎面相遇,两人四目相接,彼此打量。

张坚表情严肃,虽并未说话,但他的眼神透露出对这名陌生人的警惕。晏凤辞为缓解气氛,率先对他微笑执礼。张坚移开视线,相应回礼。

张坚此来,意味着护卫军又有动作。晏凤辞还记得他上次来时,自己尚未习得化形之术,潜伏在旁边窥听。那时张坚与王义有说有笑,不忘调侃丹奴这个名字,态度远比今日放松。

然而今日却神情肃穆。晏凤辞猜测,北庭怕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才让张坚一早便来与谢镜疏商议。

他一路思忖,不知不觉已出了王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