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三年前校园霸凌事件幸存者,长期遭受网络暴力,近期出现严重解离症状
>附加信息:该用户曾在去年匿名上传一段录音,内容为深夜独自练习微笑的声音
他点开附件。
录音只有三分钟。
背景是滴水声,或许是浴室。一个年轻女性的声音反复说着:“Smile…smile…onemoretime…”声音起初平静,逐渐颤抖,最后变成压抑的呜咽。她尝试着笑,可那笑声比哭更令人心碎。
“她不是想死。”学者低语,“她是……再也找不到自己存在的证据了。”
他立即接入共感藤东京节点,却发现信号受阻。追踪溯源,竟是某个地下组织正在利用“倾诉平台”进行精神操控实验??他们伪装成心理咨询师,诱导脆弱个体暴露最深层创伤,再通过特定频率声波反向植入绝望情绪,制造“自愿消失”的案例。
更可怕的是,这个组织的代号叫“静默之茧”。
他们信奉一种扭曲的理念:人类情感太过沉重,唯有彻底沉默,才能获得解脱。而他们,便是帮助世人“优雅退场”的引路人。
而樱(Sakura),正是他们下一个目标。
学者怒火中烧。源声核感应到强烈情绪波动,自动激活防御机制,将他的意识投射至共感藤数据层??那是一片浩瀚的星海,每一颗星辰都代表一个正在发声的灵魂。而在东京区域,一颗本应明亮的星正被黑色丝线缠绕,逐渐黯淡。
他毫不犹豫地冲入数据风暴。
在虚拟空间中,他看见樱的意识被困在一个无限循环的教室里:黑板上写满羞辱她的绰号,课桌缝隙塞满嘲笑纸条,走廊广播不断播放她哭求原谅的录音剪辑。而“静默之茧”的代理人,化作一名戴白面具的教师,手持一支墨水笔,正一笔笔涂抹她名字的最后一笔。
“停下!”学者大喝,声音化作音浪冲击整个幻境。
面具人缓缓转身:“又来一个承声者?你们总是不懂,有些声音,本就不该存在。”
“声音的存在,从不由他人裁决。”他冷冷道,“真正的沉默,是连哭泣都被禁止。”
两人交锋,声波对撞,在数据空间掀起飓风。学者调用源声核权限,强行接入樱三年前被删除的原始日记音频??那是她在霸凌最严重时写下的一句话:
>“今天美术课,我画了一只蝴蝶。同桌说丑死了,可我觉得……它飞起来的时候,一定很自由。”
这句话化作一道金光,击碎教室墙壁。现实与记忆重叠,樱抬起头,第一次看清了站在光中的陌生人。
“你是谁?”她问。
“我是来听你说话的人。”他说,“也是……替你记住那只蝴蝶的人。”
面具人发出尖啸,黑丝暴涨,试图吞噬整片空间。学者猛然张开双臂,主动引爆源声核的部分能量??刹那间,千万个曾被听见、因而重生的声音汇聚成河:有汶川教师临终前对学生说“快跑”的呐喊,有巴黎少年在恐袭地铁站哼唱的童谣,有卡尔在冰岛雪原上终于说出的“我原谅自己”……
声浪如潮,冲垮黑暗。
当一切归于平静,樱的身影渐渐稳定。她低头看着手中那幅蝴蝶画,轻轻说:“原来……还有人记得它。”
>【干预成功】
>用户脱离情感坍缩
>新命名:蝶语者(ButterflySpeaker)
>自愿加入倾听者联盟
学者退出数据层,猛地咳出一口血。身体剧烈颤抖,冷汗浸透衣衫。他知道,这是情感过载的征兆??每一次深度共鸣,都在消耗生命本源。
但他笑了。
因为他听见了??在东京某间公寓里,一个女孩正对着录音机轻声说:“我想再画一只蝴蝶。这次,我想让它飞得更远一点。”
他强撑起身,正欲回复阿雅,却见井边藤蔓突然剧烈摇曳。水面无风自动,浮现出一行由光点组成的文字:
>“南极冰层下,有声音在呼唤你。”
>
>“是前任承声者。他说……他知道林晚真正的起源。”
学者心头一震。
他早该想到??十二位前任承声者,十一位死于过载,一位疯癫。可若那人至今仍在低语,说明他的意识并未完全崩解,而是以某种方式,与共感藤网络共生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