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奈。”女孩指向墙上一张手绘地图,上面用红笔圈出许多地点,“她说,只要故事不停,我们就没被遗忘。”
芽芽心头一震。**美奈**??那个曾在战火中失去一切,却仍坚持建图书馆的小女孩,她的名字早已成为“薪火计划”的象征之一。可没人知道,她竟流落至此,并将信念种进了这群孩子的土壤。
“她在哪?”芽芽声音微颤。
“三年前走了。”男孩低头,“她说要去更远的地方找纸和笔。临走前,她把最后一支钢笔给了我,说‘别让灯灭了’。”
芽芽缓缓起身,走到墙边。那张地图上,除了标注的村落、水源、避难所,还有许多奇怪的符号:螺旋、波纹、同心圆……她越看越心惊??这些图案,与源心系统早期释放的谐波图谱惊人相似。
“这些是谁画的?”她问。
“美奈。”小女孩说,“她说这是‘心跳的语言’,鲸鱼和风都听得懂。每晚我们都对着海念一遍,她说,总有一天会有人听见。”
芽芽的眼眶热了。
她忽然明白,林昭阳从未真正选择某一条路。他的思想、他的情感、他的存在,并非局限于某个岛屿、某段数据、或某一次牺牲。而是像种子,随风飘散,落在战火边缘、孤岛深处、孩童笔尖??只要有人还在记录、还在倾听、还在相信,他就始终活着。
而这群孩子,正是“永世曦光”最原始的模样:无名,无声,却执着地守护着微光。
那一夜,芽芽留了下来。
她教孩子们使用终端,接入离线版的“薪火书库”。当第一本电子书在破旧平板上亮起时,整个屋子爆发出欢呼。他们争相传阅,有人读童话,有人抄诗句,更有几个孩子围着《海洋生物图鉴》,激动地指着某种发光水母喊:“它和梦里的一样!”
芽芽趁机打开了源心模块的简易投影功能。蓝光浮现,一段旋律缓缓响起??正是全球共鸣那天的“共情之歌”。
孩子们愣住了。
片刻后,那个叫小舟的男孩突然站起来,跟着哼了起来,音准竟完全吻合。其他人也陆续加入,虽不懂词,却仿佛天生熟悉这旋律。
“我们……听过。”小女孩喃喃道,“每次涨潮的时候,海底下会有声音,像唱歌。美奈说,那是‘回家的信号’。”
芽芽猛然醒悟:这座岛,正位于太平洋环流的关键节点,地下或许埋藏着未被发现的源心共振点。而这些孩子,因长期生活在海边,耳膜早已适应特定频率,成了天然的“接收者”。
她立刻联系小砚,发送坐标与音频样本。
回信很快抵达,语气震惊:“你所在的区域,地壳下方检测到稳定能量场,频率432Hz,与铃铛完全一致。更不可思议的是……我们刚刚发现,过去七年,全球共有十七个类似节点悄然激活,分布于高山、沙漠、极地??它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地球神经网络’。”
芽芽盯着屏幕,久久无言。
原来林昭阳做的,不只是留下信息。
他是以自己的意识为引,将人类的情感编码为一种生态级语言,植入地球本身的节律之中。鲸鱼传递讯息,章鱼绘制星图,候鸟按共鸣迁徙,植物在特定时刻释放芬多精……这一切,都是“永世曦光”的一部分。
而孩子们,是这个网络的最后一环??**讲述者**。
第四日清晨,芽芽召集所有孩子,在沙滩上举行了一场特别仪式。
她带来十三支蜡烛,摆成环形,中央放着一枚从微光号拆下的源心芯片。她告诉他们今天是“永世曦光纪念日”,全球有无数人正在静默十三秒,纪念那段不该被遗忘的历史。
“但我们不只为纪念。”她说,“我们也要回应。”
她点燃蜡烛,带着孩子们齐声念出一段由源心系统生成的“共鸣诗”:
>“风知道你来过,
>海记得你说的话,
>我们虽未曾相见,
>却在同一片星空下长大。
>今夜,我们点亮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