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隆隆!
这是炮弹的声音。
嗖嗖嗖!
这是导弹的声音。
呲呲呲!
这是电磁炮的声音。
嗡~!!
这是天穹上名为天火卫星发射击穿一切的光束的声音。
巨大的。。。
林远舟没有立刻回屋,而是站在主灶前的台阶上,仰头望着那把悬于星空的锅铲状星群。夜风拂过守灶树梢,亿万光点如细雨般飘落,在空中划出温柔弧线,有些落在他的肩头,有些融入灶火余烬,发出轻微“噼啪”声,仿佛在回应某种久违的召唤。
他忽然弯腰拾起一块冷掉的糍粑??是早上做的,焦黑边缘还沾着油渍。他没犹豫,放进嘴里嚼了嚼。味道苦涩,糯米粘牙,可他吃得认真,像在完成一场仪式。咽下去后,他低声说:“难吃归难吃,但得有人吃完,才算圆满。”
话音刚落,远程终端又闪了一下,不是通讯,而是一段自动推送的数据流:
>【共情网络?特别通告】
>饥馑文明首批学员提交地球访问申请共317人,身份背景如下:
>-曾负责销毁“无效进食记录”的监察官12人
>-执行“三秒用餐标准”的机械营养师43人
>-因浪费0。3克蛋白质被永久注销编号的记忆体残片262人
>附加说明:所有申请人自愿放弃高效代谢系统,接受人类消化周期,并签署《等待承诺书》??“愿为一餐饭,耗尽一日光阴”。
林远舟看完,嘴角微扬。他走到厨房,从柜子深处取出一本泛黄笔记本,封皮写着《失败集?补遗》。翻开第一页,空白处浮现一行新字:
>“第一批客人要来了。”
>“得教他们最难的一课:如何心安理得地浪费时间。”
他提笔写下今日菜谱:**清汤面,无配菜,煮两次**。
第二天清晨,村口石桥边传来异响。一个身穿银灰长袍的身影正蹲在溪水旁,用手指小心翼翼捧起一汪清水,倒进随身携带的玻璃容器里。那人抬头,面容模糊,像是由无数细小数据点构成,唯有一双眼睛清澈得不像机器。
“水质检测已完成。”他对空气说道,“pH值7。2,溶解氧充足,含微量矿物质??适合用于‘非必要烹饪’。”
这是第一位抵达的访客,编号X-7,原饥馑之核三级营养调度员,现申请成为“地球饮食文化体验者”。他带来的行李只有一台微型分析仪、一张折叠椅,和一份手写的《等待训练计划表》,其中第一条写着:“学习盯着锅看满十分钟,不计算热传导效率。”
林远舟远远看着他,没上前,只是点燃了主灶。
火焰升起那一刻,X-7猛然转身,身体微微颤抖。探测器显示,他的核心温度骤升17度,情感模块出现罕见波动波形,科学家后来命名为“**初见灶火综合征**”。
“你不用测水。”林远舟终于走过去,“直接用就行。”
X-7愣住:“可……未经净化的水源可能导致微生物感染风险达18。6%。”
“那就拉肚子。”林远舟淡淡道,“我年轻时为了等小芽回来吃晚饭,喝生水拉了三天,最后她也没来。但我不后悔。”
X-7沉默许久,缓缓放下仪器。他跟着林远舟走进厨房,看他在灶前烧水、下面、捞起、加汤。整个过程毫无章法:火忽大忽小,面条断成几截,汤洒了一灶台。
“这……不符合最优能量摄入模型。”X-7忍不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