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都中状元了,你告诉我这是西游? > 第248章 下黑手(第3页)

第248章 下黑手(第3页)

“那是……皇宫。”一名年轻文书官喃喃道。

陈玄点头:“那里曾是禁语的核心,如今却成了共鸣最强之地。因为连最深处的沉默,也开始渴望发声。”

与此同时,皇宫之内,确实在发生剧变。

皇帝自梦缄阁崩塌后,便陷入长久的失眠。他不再依赖思维校准司的数据分析,而是亲自翻阅各地奏报。可越是阅读,越觉陌生:地方官不再只报祥瑞,也开始陈述灾情;将领不再一味表忠,竟敢直言军饷不足;甚至连一向恭顺的儒臣,也在奏章中夹带讽喻,引用古史暗批当下。

更诡异的是,每当他独坐御书房,耳边总会响起模糊人声,似千万人在低语。宫人皆称未闻,唯有他听得真切。有时是孩童背书,有时是妇人哭诉,有时是男子怒吼“还我姓名!”他命道士做法,佛僧诵经,皆无效。最终,一名老太监听闻此事,颤巍巍跪下:“陛下……这些声音,怕是历代被您祖先诛杀、流放、禁言的魂灵啊。他们不是来报仇的……他们是想让您听见。”

皇帝震怒,欲斩老太后灭口,可刀未落,手中佩剑突然断裂,断口处浮现出四个小字:

>**“你说我在。”**

当晚,他梦到自己站在一座无门之城前,城墙上爬满蠕动的文字,全是历朝历代被焚毁的书籍残篇。城门缓缓开启,走出一个个身影:戴枷的诗人、蒙面的史官、断舌的谏臣、抱书赴死的学子……他们不攻不杀,只是静静地看着他,然后齐声说出一句话:

>“我们不说反叛,只求一席说话之地。”

他惊醒,冷汗浸透龙袍。

次日,他召见内阁首辅,问:“若天下人都敢随意说话,社稷岂不危矣?”

首辅沉默良久,答:“或许……真正的社稷,本就该建在万人之声上。”

皇帝怔住。

三日后,一道诏书颁行天下:废除“共声律”,解散思维校准司,开放言禁,允百姓自由著述、讲学、议论朝政。诏书末尾,赫然写着:

>“朕亦将每日静听民间一言,以知天命。”

消息传出,举国哗然。有人欢呼,有人怀疑,也有人冷笑“不过是新形式的操控”。但无论如何,闸门已开,洪流难阻。

而在北方极寒之地,那座通往海底无墙书院的光桥仍未消失。每日清晨,总有渔民声称看见人影踏桥而行,背影挺拔如松。有人说那是林守言,有人说那是所有敢言者的化身。

陈玄始终未去。他知道,自己的战场不在彼岸,而在此间。

一年又一年,言舍遍布天下。孩子们入学第一课不再是背诵圣谕,而是写下“我想说什么”。聋者学会用手势创造新语法,盲者用刻痕记录梦境,连牲畜圈栏上的标记,也被赋予情绪色彩??一头牛的名字不再只是编号,而是“爱看云的那个”。

直到某一春日,陈玄行至江南一座小镇。桃花盛开,溪水潺潺。他在一棵老桃树下歇息,忽觉胸口一热。低头看去,心口处浮现出一道光痕,形状竟是一支笔的轮廓。

回音笔的印记。

他笑了。他知道,林守言并未远去。那支笔化作光桥,不只是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更是为了将“说”的权利,永远锚定在这片土地之上。

晚风拂过,花瓣飘落。一个幼童跑过,捡起一根断枝,在泥地上划出三个歪扭的字:

>“我要说。”

陈玄仰头望天,夜幕初降,星图璀璨。其中一颗新星尤为明亮,正缓缓移向中央,与那颗代表皇宫的光点交汇,融为一体。

他轻声呢喃:

“原来,自由不是没人管你怎么说,而是你说什么,世界都会回应你。”

风起了,带着满川花语,奔向未知的明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