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沸腾时代 > 第二卷 第一百六十一 重磅登场势不可挡保底第一更(第1页)

第二卷 第一百六十一 重磅登场势不可挡保底第一更(第1页)

张建川之所以现在要把这个消息先给大家通一个气,就是要求让大家明白公司日后的战略规划,不仅仅止步于方便面这一单一产品,未来肯定还会有更大更宽泛的发展。

那么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要有更厚实的底蕴,除了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外,也就需要一个足够分量的基石投资者来作为支撑。

而就当前的社会氛围,不少江浙一带的企业还在戴红帽子的路径,或者就是和港资台资外资合资,张建川觉得自身发展势头正好,与其与外资港台资合资,不如和国资合作。

只要限制住国资的股权不要太大,对企业经营产生影响,张建川觉得利还是远远大于弊的。

当然必要的防范也肯定要做,万一哪一位觉得国资应该在这个行业更有搞头,要鹊巢鸠占,那和国资对抗肯定是得不偿失的,那就需要有必要的制衡措施。

一方面限制国资股权,你就安心当一个分红不做声的股东就好,能提供必要的背景资源支持就行,所以铁路部门入股是一个方面。

虽然都是国资,但是各自隶属不同,利益也不同,地方国资如果想要独大甚至鹊巢鸠占,势必伤及铁路部门的利益,所以这也是一种对冲式制衡。

另一方面要许之以利。

益丰的发展肯定会带来丰厚利益,对地方政府领导来说,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只要在他们任上企业经营良好,能给其带来源源不断的财政收入,政企合作愉快,一般情况下应该是同甘共苦相得益彰的。

另外的对冲方式就是画出上市的饼,这个饼并非虚构,而是可以实打实地去做,不一定非要上市,但可以朝着这个方向去运作。

真正到了利益需要明晰化,各家产权利益要厘清的时候,走上市之路能让大家的利益和权利更清晰地在股份上体现出来。

更为关键的一点是汉州市政府也好,汉铁局也好,入股都是汉州益丰,这是益丰集团和与汉州市政府以及汉铁局的合资企业。

退一万步说,如果真的走到了难以共存的地步,益丰集团可以断臂求生,舍弃汉州益丰,集团迁移到上海或者燕京、嘉州、广州这些地方。

因为未来华东、华北、华南、华中这些地方都是要成立上海益丰、天津益丰、广州益丰几大生产基地的。

这同样也是一个平衡和对冲,也能让每一个地方政府既能在与益丰集团合作过程中获得利益,同样也能让他们不至于生出太多的份外想法。

这种设计可能略显阴暗了一些,但没办法。

现在私营企业的地位还很卑微,你红了你火了,你赚大钱了,难免会让很多人不舒服。

像龙华方便面厂,像现在的华丰,上海益民食品四厂,人家都在生产方便面,但人家是根正苗红的集体企业或者国资企业,人家产权是公家的,要给国家交税还要上交利润,你怎么比?

至少在这个时代,这种观念还是根深蒂固的,所以张建川不得不考虑多一些。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引入国资固然会分出一部分利益,但是国资不但能让益丰底气更壮,而且也能借重国资的一些资源。

比如贷款上,银行肯定态度就更不一样,尤其是在发展前期,再比如面对一些可能涉及到专利、用地用电、交通乃至法律方面的问题时,都能获得更多支持。

吃独食是要背负巨大风险的,这一点张建川很清楚,把盘子做大,大家共享利益,这才是最佳的策略。

管理层几乎毫无例外的都接受了张建川的这个观点。

事实上这个时代的人都对公权力充满了敬畏。

尤其是在座众人都或多或少和体制公家有些瓜葛关联,要不就是从体制内出来的,要么就是在国企内干过,都深知其中利害。

就算是吕云升、杨德功他们最早在尖山饲料厂干,那也属于乡镇企业,也属于集体性质。

统一了思想,消除了隐患,张建川心就踏实了,很多事情也就好办了。

现在还不至于走到那一步,益丰和大师傅方便面尚未真正成功,甚至也还没有被政府打上眼。

上赶着不是买卖,太过急切反而落了下乘。

从上海回来,就要考虑汉州这边召开西南暨华中华南片区的试吃品鉴会了。

可现在还处于一个非常不确定的混沌期,无论是张建川,还是高唐、杨德功他们都无法预测在电视广告和周润发与张凯丽的代言广告海报张贴遍布于全国各地之后,会带来一个什么样的变化。

单就目前来说,华北华东两大片区的需求已经开始缓慢起来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