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边关兵王:从领娶罪女开始崛起 > 第527章 授封大典(第2页)

第527章 授封大典(第2页)

赵昭笑了笑,将书放回原处。

翌日清晨,阳光洒进小镇。孩子们照例折好纸船,放入溪流。不同的是,今天许多船上都写着同一个名字:**林振山**。

与此同时,全球十七座铭碑林几乎在同一刻亮起幽蓝光芒。数据洪流涌动,“记得之地”的图书馆中央,自动生成了一间新的阅览室。门楣上挂着一块木牌:

>**致敬无名者:那些被遗忘的守护者**

室内陈列着数百份新恢复的记忆档案,每一册都以第一人称叙述,讲述他们在战火、灾难、封锁与谎言中如何坚守信念。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段由多位老兵共同拼接完成的影像日记,标题为《我们不是逃兵》。

视频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兵拄着拐杖站在昆仑山口遗址前,面对镜头哽咽道:“五十年了……今天,我终于敢说出这个名字:林振山。他是我的排长,也是我的救命恩人。他不是逃兵,他是英雄。如果国家不肯承认,请让我们民间替他立碑!”

话音落下,身后数十名老兵齐刷刷敬礼,动作迟缓却无比庄重。

这一幕通过共忆场实时传播,瞬间引爆舆论。社交媒体上,“#林振山不是逃兵#”迅速登上热搜榜首。全国各地陆续出现自发集会,人们手持蜡烛,高举手写标语:“请还他们一个名字!”、“记忆不该有禁区!”

三天后,国防部召开紧急发布会。一位将军神情凝重地宣布:经重新审查历史档案及多方证词核实,确认林振山等人确系执行紧急救援任务牺牲,决定追授“忠诚卫士勋章”,并将其事迹补录入国家英烈名录。

消息公布的那一刻,归忆镇小学操场上,上千名孩子同时放飞红色纸船,随溪流汇入大江。而在南极基地深处,那座曾囚禁“观者”的深忆井,此刻竟传出一阵极轻微的共鸣声,像是某种沉睡已久的机制,正悄然重启。

赵昭察觉到了异常。他带着技术团队重返井底,却发现原本碎裂的祭坛废墟中,竟生长出一片晶莹剔透的藤蔓状结构,沿着岩壁蜿蜒而上,末端连接着一小块仍在跳动的蓝色晶体。

“这不是‘心域’的产物。”首席科学家皱眉分析,“它的频率……和玉笛残片高度吻合。”

赵昭蹲下身,小心翼翼触摸那根晶藤。刹那间,一股温热的波动顺着手臂直冲脑海。他眼前骤然闪现无数画面:沙漠中的古城、海底的金属巨门、火星陨石坑里的符号阵列……还有一个模糊的身影,手持断裂玉笛,站在星河尽头,低声吟唱一首古老歌谣。

“这不是地球的记忆。”他喃喃道,“这是……文明之间的对话。”

就在此时,月球方舟传来紧急信号:太阳系边缘探测器捕捉到一段规律性脉冲信号,经解码后呈现为一组数学序列??正是当年林知远破解“手掌之眼”密钥时使用的公式变体。

更令人震惊的是,信号源头位于奥尔特云外围,距离地球约一光年。而发射时间……竟是三个月前。

“他活着。”赵昭握紧拳头,眼中泛起泪光,“他在用某种方式联系我们。”

团队陷入长久沉默。若信号属实,则意味着林知远不仅未死,而且已超越人类现有认知极限,抵达了一个全新的存在维度。他或许已成为“记忆本身”的载体,游走于时空褶皱之间,继续传递那些不该被遗忘的故事。

数日后,联合国成立“星际记忆联络委员会”,授权重建深忆井为“跨文明通讯枢纽”。科学家们利用晶藤与方舟光柱构建起新型共振装置,命名为“忆桥计划”。目标只有一个:回应那道来自星空的呼唤。

而在这期间,世界各地的“纸船节”也悄然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不再仅仅写下思念,而是开始记录当下正在发生的重要时刻:一场和平谈判的成功、一次疾病的攻克、一段种族和解的宣言……人们相信,这些记忆终有一天会被送往更远的地方,成为人类文明存在的证明。

某夜,小女孩又来到溪边,手里拿着一只特别大的纸船,船身上画着星星和月亮。

“你在写给谁?”赵昭走过来问。

“写给林知远叔叔。”她认真地说,“我听说他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所以我把我们的故事都写进去了??关于爸爸怎么回家的,奶奶怎么找回弟弟的,还有老师教我们唱的那首歌……我希望他知道,我们都还记得他。”

赵昭蹲下身,帮她把船放进水中。

水流缓缓推动小船前行,忽然间,夜空中划过一道银色流星,坠入远方湖心,激起一圈柔和的涟漪。几乎同一刻,全球多个观测站同时记录到一次短暂却强烈的量子波动,其波形特征与“手掌之眼”完全相反??不再是控制与清除,而是开放与回应。

“他在听。”赵昭仰望着星空,轻声道,“他一直都在听。”

多年以后,当第一艘搭载“忆桥”技术的深空飞船启航时,船舱内播放的最后一段录音,是林知远留在《我记得你?终章》末页的那句话:

>“轮到你们了。”

飞船穿越大气层,驶向星辰大海。而在地球的每个角落,仍有无数纸船顺流而下,乘风破浪,载着一个个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奔向时间尽头。

没有人知道它们最终能否抵达。

但正因为有人愿意写下,有人愿意送出,有人愿意相信??

所以,希望从未断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