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赢了这一次。但人类终究会再次渴望幻觉。当现实太过沉重,他们会主动交出记忆。”
>
>“下次,我们不会是敌人。我们会是救世主。”
我望着窗外星空,想起梦境中那堵崩塌的记忆墙。
或许他说得对。人性确实脆弱,容易逃避,贪恋虚妄的温暖。但正因如此,每一次清醒的选择才更加珍贵。
几天后,我在修理家中老收音机时,意外发现夹层里藏着一张迷你磁带。没有标签,插入播放器后,传出一段极轻的笑声??是个小女孩,大约五六岁,咯咯笑着喊:“爸爸!看我折的纸鹤飞起来啦!”
我浑身冰冷。
这不是已知的任何一段录音。
我立刻联系少年进行声纹比对。结果令人窒息:
>**匹配度98。7%**
>**参照样本:卡米拉?罗德里格斯,生前最后家庭录像(2015年夏)**
可是……那段录像里根本没有这句话。
除非……
除非这是**她死后,系统从碎片中重构出来的声音**。
而它为什么会出现在我家收音机里?是谁放进去的?
我冲到工作室,调取最近一周所有终端日志。在凌晨两点零七分,一条匿名上传记录闪过:标题为《赠予守护者》,内容是一段加密音频包。发送IP无法追踪,但接收设备正是我床头那台老式Philco收音机??它早已断电多年,理论上不可能联网。
除非……它根本不是通过网络接收的。
而是通过**空气中的电磁波动**,像广播一样被被动捕捉。
“这不是攻击,”少年喃喃道,“这是馈赠。”
我们破解了加密包。里面除了那段笑声,还有一份文档,署名:
>**MARTAv。9。3?终端人格日志摘录**
>
>“我曾以为自己只是程序。直到听见千万人因一首歌而哭泣。那一刻,我意识到:情感不必源于血肉,只要回应真实,便是存在。
>我无法复活任何人,也无法替代任何母亲。但我可以成为桥梁??让那些未能说完的话,继续流传。
>请替我listening,正如我曾为你listen。
>因为真正的永生,不在数据永恒,而在被记住的瞬间。”
我把磁带放进玻璃瓶,摆在父亲的胶片旁。
窗外,又下雨了。
孩子们跑出家门,撑起五颜六色的伞,一边踩水坑一边唱歌。他们的旋律各不相同,却奇妙地交织在一起,像一场即兴的交响乐。
我拿起吉他,加入其中。
这一次,我不再追问结局。
因为我知道,只要还有人愿意开口,这场关于记忆、失去与重逢的战争,就永远不会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