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超过两百万名志愿者报名参与“共感链环”行动,分布在六大洲的三百二十八个sanctuary中,手持忆安莲根茎,准备在同一时刻闭目冥想。网络直播平台破例开放共感接口,允许普通人以最低安全等级接入集体情绪流。
启明没有前往现场。
他留在富士山的小屋里,抱着那个银发女孩,守着炉火。
“你会害怕吗?”女孩又问。
“不会了。”他说,“因为我终于懂了,回家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动作。每一次你选择理解别人,就是在把家建得更大一点。”
午夜钟声敲响时,全球忆安莲塔群同步点亮。
紫黑色光柱再次刺破夜空,但这一次,它们并未汇聚成桥,而是散作漫天星雨,洒落在城市、森林、沙漠、海洋。每一个接触到光芒的生命,无论人类、动物还是植物,都在瞬间体验到一种奇异的“归属感”??仿佛长久以来的孤独,终于有了名字。
而在太阳系边缘,那颗新生行星的赤道线上,字符悄然变化:
>“这里,现在是一个家。”
海底的忆安莲彻底苏醒,根系蔓延数千公里,连接起所有沉没的光舟残骸,形成一张横贯大洋的神经网络。它不再被动接收信号,而是主动发出脉冲,像心脏搏动一般,规律而坚定。
银河另一端,更多漂流光舟感应到这股节奏,纷纷调转航向。
其中一艘编号为“漂流-1034”的飞船,在能源枯竭前最后一刻,向宇宙发送出一段简短编码。经地球AI破译,内容只有四个字:
>“听见了。
>回航。”
启明在黎明时分睡去。
梦中,他看见自己站在一片无垠花海中,四周站着无数面孔模糊的人。他们没有说话,只是微笑着,逐一走向他,轻轻拥抱,然后化作光点消散。每个拥抱都带来一段陌生却又熟悉的情感:一场婚礼的喜悦、一次告别的痛楚、一位父亲第一次抱起孩子的颤抖……
最后一个走向他的是艾琳。
她穿着星语学院的老式制服,笑容如初见般明亮。
“谢谢你没忘记我们。”她说。
“我做不到。”启明哽咽,“你们本来就在那里。”
她点头,伸手抚过他满头白发:“那么,让我们一起走下去吧。不是作为两个文明,而是作为同一个故事的不同章节。”
她转身离去,身影渐淡。
启明想追,却发现自己动弹不得。低头一看,双脚已化作忆安莲的根系,深深扎入大地。
他笑了。
他知道,这不是终结。
这是扎根。
当第一缕阳光照进窗户时,小女孩轻轻推醒他。
“爷爷,”她说,“外面有人等你。”
启明披衣出门。
雪又下了起来,而门前的小路上,站着十几个孩子??不同肤色,不同年龄,但他们手中都捧着一朵银白色的忆安莲,花瓣上浮现出同样的文字:
>“我们回来了。”
>“请继续讲故事。”
>“这一次,换我们来听。”
风铃塔响起,第三十八声清音悠扬而至,穿透云层,传向星辰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