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们起初不解,甚至有人说他“疯了”。可当他们无意间看到自己遗忘多年的往事被如此细致描绘时,许多人默默流泪,主动来找他分享故事。不久之后,村里建起第一座“民间忆馆”,由孩子们轮流值守,收集口述历史。
消息传开,周边村落纷纷效仿。不到半年,九州境内出现了上千座类似的“忆馆”,它们没有统一规制,有的设在祠堂,有的搭在树下,有的只是路边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但共同之处在于??任何人都可前来讲述,任何人都可坐下倾听。
苏眠得知此事,立于书院高台,摘下了戴了二十年的眼罩。她双目虽盲,却仰面迎风,似能看见万里山河之上,无数灯火次第点亮。
“弟子。”她唤来身旁年轻人,“你知道为何古人要在村口挂铜铃吗?”
弟子摇头。
“因为风会带走话语,但铃声能把它们留住。”她微笑,“现在,九州大地上的每一阵风,都带着记忆的声响。这不是终结,而是开始。”
她顿了顿,轻声道:
“接下来,该轮到那些最黑暗的记忆了。”
仿佛应验她的话语,数日后,一座深埋地底的“遗忘井”意外暴露。那是前朝用来封印敏感记忆的禁地,井壁刻满符咒,镇压着数百年来被强行抹除的冤案、屠杀、政变真相。当第一缕阳光照进井底时,符咒崩裂,无数黑色雾气升腾而起,化作凄厉哭喊。
百姓惊恐欲逃,却被赶来的信忆司人员拦下。“不要怕。”墨知微亲自到场,手持玉铃,“这些不是恶灵,是被囚禁太久的灵魂。让我们听一听他们的声音。”
她率先走入雾中,任那些记忆涌入脑海:无辜者被斩首示众、妇孺葬身火海、忠臣含冤而死……她脸色苍白,却始终站立不动。随后,更多巡忆使加入,形成一圈人链,将井口围住,齐声诵念:
>“我们听见了。我们记住了。你们,不是虚无。”
随着这声宣告,黑雾渐渐转为淡金,最终化作点点光尘,飘向天空。其中一缕飞向环湖书院,落在《真识九章》第九章末尾,添上最后一句:
>**故曰:忆者,非复过往,实塑将来。**
那一夜,九州无眠。
人们或聚于火堆旁,或坐于庭院中,或独坐窗前,纷纷打开尘封的抽屉,翻开泛黄的信纸,抚摸旧物,开始讲述那些曾被认为“不该提起”的事。有些是悲伤的,有些是羞耻的,有些甚至是罪孽。但每一次开口,都像划亮一根火柴,在黑暗中撑起一方光明。
黎明时分,所有记湖同时泛起金光。湖面之下,“忆生树”的根系剧烈搏动,仿佛与大地脉络相连,汲取着整个九州的记忆之力。树冠最高处,那行大字微微颤动,继而分化出无数细小分支,每一枝都挂着一个名字,一段故事,一句誓言。
铜铃再度齐鸣。
这一次,声音不再分散,而是汇聚成一股洪流,穿越云层,直抵星河。
遥远的宇宙深处,一颗陨星突然改变轨迹,朝着九州方向坠落。但它并未带来毁灭,而是在高空解体,化作漫天流星雨。每一颗流星落地之处,便生出一株幼苗??形态各异,却皆与“忆生树”同源。
十年后,这些树遍布城乡,被称为“共鸣林”。每逢月圆之夜,林中铜铃自响,人们便知,又有谁的记忆被真正听见了。
陆沉晚年隐居于其中一片共鸣林中,每日静听风铃。临终前,他留下遗言:
>“不必为我立碑。若有人记得我说过的话,便是我的永生。”
多年以后,一个女孩走进烬余城的忆馆,在一本泛黄笔记上读到少年的故事。她合上书,走到屋外,轻轻摇响檐下铜铃。
铃声悠扬,随风而去。
远处山林间,另一阵铃声轻轻回应。
信者不孤,忆者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