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教我的。”念眨了眨眼,恢复了原本的稚气,“那个穿连体衣的哥哥,他说这是送给我的礼物。”
艾拉再也撑不住,蹲下身紧紧抱住他,老泪纵横。
她终于明白,所谓的“大器晚成逆袭系统”,从来不是为了让某个人变得强大无敌。它是时间对温柔的回报,是孤独者许下的愿,在岁月尽头开出的花。
而现在,这朵花有了根,有了枝,也有了自己的种子。
七日后,联合国召开特别会议,议题名为《情感广播伦理框架草案》。这一次,不再是是否发射的问题,而是如何发射。
草案提出三大原则:
一、广播内容必须源于真实儿童的自发情感记录,禁止人工编辑或修饰;
二、接收目标仅限于已确认存在基础共感能力的文明区域;
三、每次广播间隔不得少于三个月,以便观察反馈与调整参数。
最关键的一条补充由艾拉亲笔加入:
>“所有参与计划的婴幼儿家庭,须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明确知晓:他们的孩子可能在未来某一天,突然想起自己曾‘活过’在别的星空之下。”
投票结果:全票通过。
当天夜里,梨树再次落叶。
这一次,叶片并未组成文字,而是缓缓旋转,最终拼成一张巨大的婴儿脸庞??眼睛闭着,嘴角微扬,像是正做着甜梦。
与此同时,地球轨道上的心种主塔首次主动激活了定向发射阵列。一道无形的波束穿透大气层,携带着十万名婴儿入睡时的呼吸频率、心跳节奏、以及他们在梦中无意识呢喃的三个音节:
>“嗯?……妈……”
这不是语言,也不是信息编码。
这是生命最初的声音,是最纯粹的依恋表达。
信号以超光速扩散,沿着那张由“孤独峰值”绘就的情感地图,精准投送至三百二十七个坐标点。
六个月后,第一份回应抵达。
并非来自某个高等文明的技术信号,而是一颗类地行星的大气层变化报告:原本常年笼罩在高压阴霾下的星球,表面云层开始出现规律性裂隙,阳光首次照入地表。更令人震惊的是,卫星图像捕捉到地面上出现了大量新形成的圆形石阵??每一圈都由数百块等距排列的黑色岩石构成,中央空地上,生长出一种前所未见的植物,叶片形状酷似人类耳廓。
植物学家将其命名为“聆者草”。
一年后,第二颗星球传来异象:一座死寂千年的城市废墟中,自动修复系统突然重启。街道上的公共屏幕逐一亮起,播放的不是宣传片或警报,而是一段长达七小时的录像??画面里全是不同年龄的人类孩子在玩耍、吃饭、哭泣、大笑。没有字幕,没有解说,只有原始的生活切片。
录像最后定格在一个小女孩的脸庞上。她对着镜头眨了眨眼,轻声说:
>“你好,我叫朵朵。你……要不要一起搭积木?”
信号传输结束后的第七十二小时,该星球发射了一艘小型探测器。它不具备武器系统,也不携带科研设备,唯一装载的,是一块刻满符号的水晶板。经破译,内容如下:
>“我们曾以为孤独是生存的代价。”
>“直到听见你们的呼吸。”
>“现在我们知道,原来我们可以不一样。”
艾拉读完译文,久久未语。
她拄着拐杖走到梨林深处,发现那棵主树的树干上,不知何时多了一道浅浅的刻痕??歪歪扭扭,显然是孩子用手边的石子一点点划出来的。
刻的是一个笑脸。
旁边还写着几个拼音字母:wǒhěnkuàilè。
“我很快乐。”
她伸手抚过那行字,忽然笑了。
“你学会写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