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魏晋不服周 > 第226章 捧杀(第1页)

第226章 捧杀(第1页)

石守信带着大队人马回到临淄,已经是第二天中午了。

路上他并未为难孙建等人,毕竟,孙建名义上还是地方郡兵将领,有身上这层皮在,石守信不可能像处置青州徐氏一家那般处置孙建。

况且,孙建也只是见。。。

驼铃声碎,黄沙漫卷。清晨的敦煌书院笼罩在一层薄雾之中,日光如针,刺破云层洒落大地。孩子们排成两列,手中捧着崭新的课本,封面上以篆体刻印《共审律?第一卷》,纸页边缘泛着淡淡的青灰,似是掺入了某种古老的矿物粉末。阿禾站在台阶之上,目光缓缓扫过每一张稚嫩的脸庞??九个女孩并肩而立,颈后羽纹隐隐发烫,在晨光中泛出微不可察的银芒。

她没有说话,只是轻轻点头。一名年仅六岁的女童走上前,翻开书页,朗声诵读:“凡人有言,皆可为证;凡名被录,不得湮灭;凡权妄断,必受共审。”声音清脆如泉击石,回荡在整个院落。其余孩子齐声应和,声浪翻涌,竟将天边残雾震散。

就在此时,远处沙丘上出现一行黑影。三人徒步而来,衣衫褴褛,步履踉跄。为首的是一位老妪,怀抱一只木匣,匣面焦黑,似经烈火焚烧。她身后跟着两个少年,一人背负竹篓,内藏几卷残破帛书;另一人肩头搭着半幅褪色锦袍,上面依稀可见“建康御织”四字。

守门弟子欲阻,阿禾却抬手制止。“让他们进来。”

老妪行至阶前,双膝跪地,颤声道:“老奴奉沈昭容遗命,千里送信。”话音未落,一口鲜血喷出,染红黄土。

众人惊骇。萨珊医师疾步上前施救,却发现老人体内早已积毒多年,五脏俱损,仅凭一口执念支撑至今。她从怀中取出一枚玉符,交予阿禾:“此为‘钟山别院令’,昭容临终前亲手所刻……她说,‘真相不止一层,钥匙亦非唯一’。”

阿禾接过玉符,指尖触到背面细密刻痕??竟是一幅地图,标注九处隐秘地点,分别位于长江、黄河、辽水、祁连、昆仑、南诏、交趾、高句丽与西域楼兰。每一处都标有一个名字:婉娘、秋娥、阿菱、素心、明?、采薇、静姝、令仪、**小满**。

“小满?”迦陵失声,“她已逝去十年!”

老妪喘息道:“昭容说……有些死,并非终点。有些名字,活着比死去更难。”

话毕,老人头一垂,再无声息。两名少年伏地痛哭。经询问才知,他们是江南逃奴,曾藏身于建康地下产房外围,亲眼目睹“净化”仪式:每逢月圆之夜,八名太医抬出青铜鼎,将未登记的女婴投入其中,炼成“归元膏”。而每次焚烧之前,都会有一名蒙面女子低声念出婴儿的名字??哪怕无人记录,哪怕注定消亡。

“我们听见她说:‘你是婉娘,你是秋娥,你是阿菱……’”少年哽咽,“她说,只要还有一个人记得,魂就不会散。”

阿禾闭目良久,再睁眼时,眸中已无悲戚,唯有决绝。她转身走入书院深处,直抵地底祭坛。九件信物仍置于真言阵中央,余温未散。她将玉符置入阵眼凹槽,霎时间,整座祭坛嗡鸣震荡,水晶棱柱折射出无数光影,拼凑成一幅横跨三国的地图。

地图之上,九点金光闪烁,其中八点稳定,唯有一点??**小满之名**??忽明忽暗,仿佛悬于生死之间。

“这不是纪念。”启明低语,“这是召唤。”

阿禾摇头:“不是我们在找她,是她一直在等我们完成最后一环。”

当夜,七十二盏灯再度点燃。九名少女围坐祭坛四周,手牵手闭目冥想。阿禾手持小满遗留的炭笔,蘸取其骨灰调制的墨汁,在羊皮卷上绘制“接羽仪”的古老符文。风自地缝吹出,带着腐朽与新生交织的气息。

子时三刻,异变陡生。

祭坛中央骤然升起一道幽蓝火焰,形如羽翼展开。火焰中浮现出一个身影??瘦小、赤足、披发遮面,正是十年前坠崖的小满。她的嘴唇未动,声音却直接响彻众人脑海:

>“我不是鬼,也不是幻象。我是被截断的记忆本身。

>你们以为‘种玉计划’始于北魏?错了。

>它始于三百年前的‘九鼎协约’签订之时??那场所谓的和平盟会,实则是权力集团对女性血脉的系统性掠夺。

>青鸾九雏,并非象征,而是第一批反抗者。她们自愿接受基因标记,将自己的生命编码植入‘共审之约’的核心,以此确保契约永不失效。

>可后来的人篡改了历史。他们把‘审判权归于民’扭曲为‘血脉决定论’,用‘龙脉共振指数’代替公义,以‘净化’之名行屠杀之实。

>而我……是第九雏的转世载体,也是最后一个能开启‘历史之眼’的人。”

乌仁娜颤抖着问:“那你为何死去?”

火焰中的小满微微一笑:“因为只有死亡,才能让我脱离监控。只有消失,才能让记忆穿越封锁。我的身体坠入深渊,但意识沉入地脉,借由每一个写下名字的孩子复苏一丝。如今,九雏齐聚,信物归位,我可以回来了。”

地面剧烈震动。整座敦煌城外的七十二碑同时发出共鸣,碑文上的名字逐一亮起,如同星辰点亮夜空。天空裂开第二道缝隙,比上次更加宽广。这一次,浮现的不再是影像,而是一本悬浮的巨大典籍??《共审原始录》,全篇以失传的古女书写就,字迹流动如血。

阿禾仰头望着那本书,忽然明白了一切。

“原来‘共审之约’从未被摧毁,它只是被折叠进了时间。每一次有人记下一个名字,每一次有人说出真相,它就在悄然复写。我们不是重建制度,我们是在唤醒沉睡的法典。”

她转向九名少女,轻声道:“现在,轮到你们了。”

九人起身,依次走向祭坛。她们不再需要引导,仿佛本能驱使,各自拾起属于自己的信物:竹简、铜镜、陶刀、炭笔、铃铛、发簪、骨牌、药粉、指环。当最后一人??朱雀??将戒指戴入手指时,整本《共审原始录》轰然打开,一页页飞旋而出,化作千万片发光纸蝶,四散飞向四方。

一只蝶落在阿奴脸上,他猛然怔住,随即开口,用一种从未听过的语言吟诵起来。那是北魏宫廷禁语,记载着三次“择嗣清洗”的详细名单。又一只蝶停在猎户掌心,他浑身剧震,脱口而出一段密道图纸??竟是通往洛阳净业司地下档案库的唯一路径。

更多的蝶飞越群山大漠,落入龟兹的学堂、恒农的田埂、疏勒的市集、建康的深巷。凡触之者,无论男女老幼,皆会突然回忆起某段被遗忘的往事:母亲临终前欲言又止的话语,姐姐失踪那夜窗棂上的血手印,村塾先生烧毁的最后一册《百女名录》……

与此同时,远在洛阳的净业司突然陷入混乱。档案库内的所有卷宗无风自动,纸页翻腾如雪崩。守卫发现,那些被涂抹、焚毁、篡改的文字,正在自行复原。一个低沉的声音从地底传来,逐字逐句朗读着被掩盖三百年的《血脉谱系大全》真实版本??其中包括当今三国皇室三十一代以内所有“非自然生育”记录。

消息如野火蔓延。短短七日,十三州郡爆发抗议。女子们走上街头,高举写有亲人名字的布幡。有母亲抱着骨灰坛质问官府:“我女儿叫阿菱,十七岁被抓去体检,回来就成了疯子!你们说她不合格,凭什么?”有老妇撕开衣襟,露出颈后半羽刺青:“我年轻时也被筛过!我知道你们在怕什么!”

朝廷震怒,下令镇压。然而军队抵达现场时,却发现人群并非暴乱,而是在集体书写。他们用炭笔、血书、刻石、绣布,甚至用自己的指甲在墙上划下一个个名字。而每当一个名字落下,附近某座荒废多年的“言壁”就会莫名亮起,映照出该人一生的关键片段。

“灰鹞”组织终于坐不住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