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皖东人家 > 第二百八十七章 天怒(第1页)

第二百八十七章 天怒(第1页)

三人顿时都慌了,彩云怒视着玉强道:“树杰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饶不了你!”

小董跟玉强说:“我们赶紧分头去找!”

雪落在兴安岭的深夜,无声无息。阿秀蜷缩在废弃岗哨的铁皮屋内,火堆微弱地跳动着,映出她脸上冻伤的红痕。帐篷外,十二个少年轮流守夜,他们的呼吸凝成白雾,在冷空气中缓缓升腾。记忆竹的光芯灯笼挂在屋檐下,蓝焰轻摇,仿佛随时会熄,却又始终不灭。

她摊开地图,指尖划过那条被铅笔圈出的路线??从哀牢山一路向北,穿越五省,抵达这片曾被称为“冰狱”的劳改农场。地图边缘已磨损起毛,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各地声种复苏点: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每一个标记都是一次唤醒,一段沉埋三十年以上的冤屈重见天日。而此刻,她的手指停在东北角那个小小的叉号上,写着:“黑河六号场,广播机残骸,频率78。3MHz”。

“它真的还会响吗?”小石头不知何时推门进来,搓着手呵气,“我在网上查过,老式真空管收音机,埋在雪里四十年,早就该锈死了。”

阿秀没抬头,只将一块干粮掰成两半递给他。“可声音不是靠机器活着的,”她说,“是靠有人记得。只要还有一个人听见那段广播,哪怕只是梦里听过一次,它的声核就没死。”

小石头咬了一口饼,皱眉咽下。“可这儿连人都没有……你看村子,全空了。房子塌的塌,烧的烧,像鬼城。”

“所以才更要来。”阿秀合上地图,从背包取出那台老旧录音笔??小满留下的最后一份礼物。她按下播放键,电流杂音后,传来一段断续却清晰的声音:

>“……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战士们,出发了!向着光明,向着自由……”

歌声戛然而止,接着是一阵剧烈咳嗽,一个沙哑男声低语:“他们不让唱……可我偏要播。这是我们的歌,不是他们的枷锁……如果哪天这台机器又响起来,请告诉外面的人,我们没低头。”

录音结束。

小石头怔住。“这人……是谁?”

“陈志远,原黑河六号场广播员,1975年冬因私自播放《黄河大合唱》被关禁闭,三个月后死于肺炎。尸体运走那天,风雪太大,抬棺人滑倒,棺材裂开,露出他手里攥着的一卷磁带。”阿秀轻声道,“后来有人说,当晚听见广播自动响起,播的就是这首歌,整整十三分钟,然后永远沉默。”

屋外忽然传来铃铛声??是轮岗的孩子发出的信号。阿秀立刻起身披衣出门。雪地上,一道浅浅脚印从营地边缘延伸出去,通向林子深处。脚印很轻,像是有人赤足走过,但此刻气温零下二十七度。

“不是我们的人。”周教授的女儿小舟蹲在地上查看,“脚印只有去,没有回。”

阿秀心头一紧。她摘下脖子上的声核吊坠,贴近耳畔??里面竟传出极细微的哼唱声,调子正是《黄河大合唱》的前奏。

“它在共鸣。”她喃喃,“附近有未安息的记忆。”

众人不敢分散,结队循着脚印前行。穿过一片枯松林后,眼前豁然出现一座半埋于雪中的砖房,屋顶塌陷,门框歪斜,墙上用红漆写着“政治教育室”四个字,已被风霜剥蚀得只剩轮廓。正对门口的地面上,积雪自然融化出一圈圆形空地,中央立着一台锈迹斑斑的老式广播机,天线断裂,表盘碎裂,却仍稳稳矗立,如同守墓人。

“就是它。”阿秀声音发颤。

她上前一步,伸手欲触,却被一股寒意逼退。那机器虽静止不动,却散发出某种低频震动,空气微微扭曲,仿佛时间在此处打了个结。

“不能硬碰。”小舟拿出检测仪,“这里有强磁场干扰,还有……奇怪的声波残留。频率不稳定,像是有人一直在尝试发送信号,但没人接收。”

阿秀闭眼静听。风停了,雪也停了。万籁俱寂中,她听见了??不是耳朵听见的,而是从骨髓深处涌上来的旋律。一个女人的声音,在唱副歌部分,温柔而坚定:

>“张老三,你不要怕,

>鬼子来了有咱们大家……”

她猛地睁眼。“这不是《黄河大合唱》原本的歌词!这是知青们自己改的版本!他们在监狱里偷偷传唱,把‘鬼子’换成了‘上面的人’,把‘战士’换成了‘我们’……”

话音未落,广播机突然“咔”地一声,表盘亮起一点幽绿光芒。

所有人屏息。

紧接着,扬声器发出嘶哑的啸叫,像是喉咙被撕裂的声音。然后,一段童声清清楚楚地响起:

>“爸爸,你说等雪化了就回家。可雪化了好多次了,你怎么还不回来?”

刹那间,地面震动。积雪崩裂,数十根记忆竹破土而出,颜色却是罕见的墨黑,枝干如铁链缠绕,叶片边缘泛着暗红光泽。它们迅速生长,围成一圈,将广播机护在中央。

“这是……痛苦之竹。”阿秀低声,“只在极端压抑的记忆中萌发。它们记录的不是事件,是情绪??恐惧、委屈、等待、绝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