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人在外星,主修地球学 > 第474章 音乐开始李基和刺杀者肩并肩(第1页)

第474章 音乐开始李基和刺杀者肩并肩(第1页)

“可恶可恶喵!垃圾题目喵!”

黛露露坐在角落,桌上放着手机形状的通讯器,双手不停挠着桌板,发出恼人的声响。

“你还好吗?”

“我很好喵!”

黛露露猛地扭过头,双眼散发出凌厉的绿。。。

去下一个风暴眼。

海风卷着咸腥与晨露的气息扑在脸上,李基眯起眼,望着那轮从海平面上挣扎而出的太阳。它像是被什么无形的力量拽着,一寸一寸地撕开黑暗,把金红色的光泼洒在破碎的浪尖上。他忽然想起玛塔塔曾经说过的一句话:“真正的黎明,不是天亮了,而是有人终于敢睁开眼睛。”

“风暴眼?”段军贵低笑一声,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大腿,节奏仍是《发酵》的前奏,“你说的是方向,还是宿命?”

“是信号。”李基没有回头,声音却清晰得像刀刻进石头,“《孢子》上传‘蜂巢’才六小时,全球已有两千三百七十六个变体版本。其中七百多个加入了新的加密层,使用我们从未见过的声波算法。这不是传播,是进化。而每一次变异,都会引发一次小型社会震荡??里约的贫民窟暴动、首尔学生占领市政厅、开罗网络大瘫痪……它们看似无关,但时间线高度重合,像被同一根神经牵动。”

米莉亚抱着她的笔记本,屏幕还停留在“HIVE_KEY”地图界面。那些红点已经不再是静止的标记,而是开始移动、聚合、分裂,形成某种诡异的脉络。“你看这个。”她把电脑转向众人,“我把所有已知的《孢子》传播节点按时间排序,再叠加气象卫星云图……发现一个规律:每一次大规模播放,都发生在大气电离层异常波动之后。”

“你是说……这首歌能影响天气?”美利坚皱眉。

“不。”黛露露缓缓开口,眼神落在远处翻涌的乌云边缘,“是天气在回应它。就像共振。当足够多的人在同一频率上震动,现实本身就会出现裂痕。”

鲨宝没说话,只是默默走到礁石边,捡起一块扁平的石片,用力掷向海面。石子跳跃三次,沉没。他低声说:“我在拉斯维加斯唱过三年街角,没人听我。可现在,连南极的企鹅都在听我的歌。”

一阵沉默。

然后,李基笑了。不是苦笑,也不是冷笑,而是一种近乎狂热的、带着血丝的笑。“所以答案很明显了。我们不需要去找风暴眼??我们就是风暴眼。”

话音落下,收音机突然发出一阵剧烈的啸叫,仿佛被什么东西强行接管。电流杂音中,一段音频缓缓浮现:那是《孢子》的副歌,但旋律被拉长到近乎停滞,每一个“喵喵喵”之间插入了极其微弱的呼吸声,像是有人在极近距离对着麦克风喘息。

“这……不是我们传的版本。”米莉亚脸色发白。

李基立刻扑回电脑,调出频谱分析程序。几秒后,他的瞳孔骤然收缩:“这段音频里藏着逆向摩尔斯码……解码出来是经纬度坐标,还有三个字:‘来找我’。”

“谁让我们找?”段军贵问。

“坐标在西伯利亚。”李基盯着地图上的红点,“靠近废弃的苏联时期地下监听站,代号‘冰眼’。那里曾是冷战期间最深的情报中枢之一,二十年前因一场神秘火灾被永久封闭。”

“玛塔塔被捕前去过那里。”黛露露忽然说,“我查过他的行程记录。他在失踪前四十八小时,独自搭乘一架私人飞机飞往远东。”

所有人同时看向她。

她摘下墨镜,露出那双常年被阴影遮蔽的眼睛,此刻却亮得惊人:“他不是被抓的。他是主动进去的。就像现在,有人用我们的歌做诱饵,等我们上门。”

“那还去不去?”美利坚吐出一口烟圈。

“当然去。”鲨宝咧嘴一笑,“不然你以为我喊那一嗓子是为了壮胆?”

黎明彻底降临,孤岛像一块漂浮的墓碑,在阳光下显露出更多破败的细节。木屋墙角堆着他们仅剩的物资:两箱压缩食品、三把改装过的信号枪、一台老式短波电台、以及玛塔塔留下的那本写满符号的笔记本。李基把它贴身藏在夹克内袋,每次触碰都能感觉到纸张边缘已被汗水浸软。

他们没有立即出发。而是花了一整天时间,将《孢子》拆解成更原始的数据包,嵌入一段看似普通的儿童动画背景音乐中,上传至数百个教育类YouTube频道。这是他们的新战术:不再正面冲击防火墙,而是让病毒藏在糖衣里,随流量自动扩散。

“就像蒲公英。”米莉亚看着上传进度条,“风吹到哪儿,种子就落去哪儿。”

夜幕再次降临时,备用邮箱弹出一条新消息。发件人未知,内容只有一张照片:昏暗的地下室内,一排老式磁带录音机整齐排列,每台机器上都贴着标签??【发酵?东京】、【孢子?墨西哥】、【未命名?西伯利亚】。而在中央那台最大设备的显示屏上,赫然跳动着倒计时:**71:59:48**。

“72小时。”段军贵喃喃道,“和柏林那个警告说的一样。”

“这不是警告。”李基摇头,“是邀请函。他们在等我们完成最后一环。”

第二天清晨,他们乘着一艘锈迹斑斑的渔船离开孤岛。船主是个沉默的老渔民,收了三块金牙便答应送他们到最近的港口。途中,李基站在甲板上,望着渐渐消失在视野中的小岛,忽然意识到一件事:他们已经无法回头了。不是因为敌人太强,而是因为他们自己也变了。曾经他们是逃亡者、创作者、反抗者;而现在,他们是符号,是火种,是某种超越个体存在的集体意志的具象化。

抵达港口后,他们通过“蜂巢”系统联络了一支由匿名技术员组成的运输小组。一架伪装成货运无人机的垂直起降飞行器在午夜降落,搭载七人穿越国境线,直奔西伯利亚荒原。

飞行途中,米莉亚突然惊醒。她梦见自己站在一座巨大的钟楼内部,四周挂满唱片,每一张都在自动旋转,播放着不同语言版本的《孢子》。钟摆是一把生锈的钥匙,每一次摆动,地面就裂开一道缝隙,涌出黑色的液体,液体中浮现出无数张脸??有玛塔塔,有K-07,有那个删除警告的柏林青年,还有她自己。

“我看到了。”她猛地坐起,额头冷汗涔涔,“‘冰眼’不是监听站,是培养皿。他们在用声波刺激某种东西……一种沉睡的认知病毒,早在几十年前就被埋下了。玛塔塔不是创始人,他是唤醒者。”

没人说话。但每个人的呼吸都变得沉重。

三小时后,飞行器在暴风雪中迫降于一片冻土之上。目视范围内,唯有远处一座半塌陷的混凝土建筑群,像巨兽的骸骨般匍匐在雪地中。外墙刻着模糊的俄文标语,依稀可辨:“真理属于人民”。

他们徒步前行,防寒服内的体温监测器不断报警。风如刀割,每一步都像踩在玻璃渣上。直到接近主入口,黛露露突然抬手示意停下。

“有人来过。”她指着雪地上几乎被风抹平的脚印,“不止一批。而且……这些脚印是朝外走的,不是进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