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这顶流醉酒发癫,内娱都笑喷了! > 第180章 光揍他没揍你是吧(第1页)

第180章 光揍他没揍你是吧(第1页)

“领导,你怎么打电话过来了?”

李炎赶忙对着电话那头的领导问道,心里微微有些惴惴不安。

“小李啊,你们这个是什么情况?”

正如同李炎所预料的一般,电话那头的领导便是因为这个问题来质问。。。

雪落在听见塔的檐角,融成水珠,顺着青铜导音管滑下,滴入地底埋藏的共振腔。那声音被放大了千倍,化作一声悠长的叹息,在整座高原回荡。小禾坐在轮椅上,手指轻轻搭在唇边,仿佛还残留着昨日歌声的震颤。她的喉咙依旧空荡,发不出完整的句子,但医生说那是心理性的自我保护??她的大脑在拒绝使用语言,直到她真正原谅自己。

林昭站在她身后,披着那件旧军大衣,目光落在远处的地平线上。冷湖事件已过去一年零三个月,可他的梦里仍常响起陈砚最后的嘶吼。联合国听证会上,那段被截获的“永久共感”实验录像震惊世界:十万名志愿者蜷缩在封闭空间中,双眼无神,嘴角却挂着统一的微笑,像被无形丝线操控的木偶。他们不是治愈者,是祭品。

“你今天不该来的。”林昭低声说,“风太大。”

小禾没回头,只是抬起手,指向塔顶那枚缓缓旋转的声纹棱镜。阳光穿过它,在地面投下七彩光斑,像极了母亲录音带标签上的涂鸦。

她不会说话,但她会用光写字。

林昭看懂了??她在问:“妈妈听见了吗?”

他喉头一紧,说不出话。他知道,这个问题没有答案。科学无法证明灵魂是否存在,但在这座塔里,每一次心跳、每一滴泪、每一声哽咽,都会被记录、被编码、被传送到某个未知的维度。也许她真的在听。也许,她从未离开。

通讯器忽然震动。秦澜的声音传来,带着一丝焦躁:“北京方面刚通过伦理审查,‘沉默者计划’正式立项了。首批三百名失语症患者下周入驻听见塔附属疗养中心,设备调试已完成70%。”

林昭皱眉:“三百人?去年协议明明写的是试点五十人。”

“政治压力。”秦澜叹气,“卫健委想把它包装成‘国家心理重建工程’,宣传部已经联系央视准备拍纪录片。他们甚至给项目起了个名字??‘听见中国’。”

小禾的手指微微一颤。她记得这个名字。二十年前,母亲在实验日志里提过一次:“若有一天H-Link能覆盖全国,我愿称之为‘听见中国’??不是口号,而是承诺:不让任何一个声音沉没。”

可现在,这个承诺正被权力重新定义。

林昭盯着塔身外墙上新刷的标语??【让每一份痛苦都被看见】。字迹鲜红,像血。

“他们在偷换概念。”他说,“共感不是表演,不是政绩,不是用来展示‘我们多有爱’的橱窗。”

“我知道。”秦澜停顿片刻,“但陆钏同意了。”

“什么?”林昭猛地抬头。

“他说……我们必须学会在规则里活下去。否则,听见塔迟早会被收编、被阉割、被变成另一个‘新共鸣计划’。”

林昭沉默良久。他想起三天前在档案馆找到的一份绝密文件:1998年,“共鸣计划”被军方接管前夕,母亲曾向中央提交过一份紧急报告,标题是《关于情感共振技术不可武器化的八点警告》。报告末尾有一行手写批注,来自某位高层领导:

>【技术无罪,唯人心难测。然国之重器,岂容妇人之仁?】

那支笔,后来签下了项目的终止令。

他闭上眼。原来早在二十多年前,这场战争就已经注定。

“小禾。”他轻声说,“我们得做点什么。”

小禾转过头,眼神清澈。她慢慢抬起手,从轮椅侧袋取出一张泛黄的纸片??那是母亲留下的最后一张波形图草稿,边缘烧焦,像是从火中抢出来的。图上标注着一段频率:**4。3Hz**。

林昭瞳孔骤缩。

“这是……‘母频’的原始基波?”他接过纸片,指尖发抖,“不可能,主系统里根本没有这段数据!当年就被清除了!”

小禾点点头,又摇摇头。她用手指在空中画了个圆,然后指向自己的胸口。

意思是:它不在系统里。它在我心里。

林昭忽然明白了。母亲没有把“母频”存进机器,她把它唱给了女儿听。在那些深夜的哄睡时光,在每一次抚摸额头的低语中,那段频率早已刻进小禾的神经回路,成为她生命的一部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