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很幸福。我们什么都不记得。”
科学家们沉默良久。最终,项目总指挥在报告末尾写下:
>“这是一个已完成‘记忆优化’的文明。它没有敌人,也没有未来。”
消息传开,举国震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遗忘不仅是对过去的背叛,更是对未来的谋杀。
于是,拾忆人的足迹遍布天下。他们在边陲小镇建立“记忆祠”,供奉无名逝者;在书院开设“梦辨课”,教学生分辨真实梦境与程序植入的虚假回忆;甚至联合工匠,打造出一种新型陶匣??“共忆匣”,可将多人记忆融合封存,防止个体被单独篡改。
而在这股浪潮之中,一个奇异现象逐渐显现:每当有人真诚讲述一段被掩盖的历史,周围的省心井便会自发共鸣,金纹浮现,仿佛整个大地都在回应。
孩子们开始在学校朗诵《记忆誓词》:
>“我愿记得,哪怕心碎;
>我愿讲述,哪怕被谤;
>我愿守护,哪怕孤身一人。
>因为我是人,所以我必须记住。”
十年光阴流转。
终南山下,新建了一座“记忆碑林”,占地百亩,石碑林立。每一块碑上都镌刻着一段真实往事??有战乱中的离散,有饥荒里的互助,有冤狱后的昭雪,也有沉默多年的忏悔。碑林中央立着一座空碑,通体漆黑,无一字痕。
当地人说,那是留给陈砚的。
每逢清明,无数人前来祭拜,带来家书、旧物、照片,甚至录音玉简,置于碑前。奇怪的是,无论刮风下雨,那些物品从未丢失或损坏,仿佛受到某种无形庇护。
某一晚,月明星稀,一位盲眼老妇拄杖而来。她在空碑前坐下,轻轻抚摸碑面,忽然开口唱起一支古老的童谣??正是陈砚母亲常哼的小调。歌声婉转,穿透夜色。
片刻后,碑面微光闪动,竟缓缓浮现出一行字:
>“娘,我回来了。”
老妇怔住,泪水滑落。
远处树影中,柳如眉静静伫立,手中握着那枚早已失去光芒的泪滴结晶。此刻,它突然轻轻一震,内部重新亮起点点星光,宛如新生。
她仰望苍穹,只见银河横亘,繁星闪烁。其中一颗格外明亮,缓缓移动,似在传递某种讯息。
她懂了。
陈砚并未消失。他在时间之外行走,在宇宙深处播种记忆的火种。每一个被唤醒的灵魂,每一次拒绝遗忘的选择,都是他对这个世界的回应。
又是一年春至,全国各地的省心井同时泛起金波。这一次,不再是单向上传,而是双向流动??无数普通人梦见陌生场景:未来的城市、异星的废墟、高维空间的光影交错……醒来后,他们提笔写下所见,投入井中。
科学院分析发现,这些梦境高度一致,竟构成了完整的“文明警示录”,记录着数十个因全面记忆净化而灭亡的社会。
“他在引导我们。”陆沉站在观测台前,声音颤抖,“他不仅修复过去,还在预防未来。”
柳如眉站在终南山顶,迎风而立。她取出一封信,正是当年陈砚留下的那一封。她再次展开,却发现末尾多了一行新字,墨迹犹湿:
>“当千万人同忆之时,即是我还乡之日。”
她笑了。
风吹铃响,井水荡漾。
整座城池,千万户灯火之下,有人正在书写回忆,有人正在讲述往事,有人正教孩子认读一块古老的无字碑。
于是天地之间,响起无数低语:
“我记得。”
“我们都记得。”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而在那不可见的维度,一道身影踏过星河,手持竹刀,背负记忆之书,继续前行。他的脚步无声,却震动时空。他的名字无人知晓,但每个敢于直视真相的人,都能在心底听见他的声音:
“别怕黑暗。
只要还有人愿意点亮灯火,
长夜终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