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我不是哥布林杀手 > 第305章 龙的老师(第1页)

第305章 龙的老师(第1页)

在阿莉娅炯炯有神的注视下,高斯也没有再多卖关子。

“放松点,不要抵抗。”

“好。”

随着他口中吐出短促有力却意义不明的音节,一股强大的魔力气息在他周围震荡开来。

“嗡。。。。。。。。

夜色如墨,却并不沉寂。那些自桥心木飘落的花瓣在空中缓缓旋转,仿佛被某种无形的气流托举着,不急着落地,也不急于消散。它们像是一封封未署名的信,穿越山川与城市,掠过沉睡的屋顶和醒着的眼睛,最终轻轻落在某个人的窗台、掌心、或是闭合的眼睑上。

林远站在庭院中央,望着远处山脊线上陆续亮起的光点。每一处光芒都伴随着轻微的地鸣??不是地震,而是一种更深沉的脉动,像是大地本身在呼吸。第七棵桥心木的双色花已经完全绽放,雪白与幽蓝交织成螺旋状的纹路,宛如宇宙初开时的第一道光晕。它的根系仍在延伸,但方向变了:不再向下扎向地核,而是横向铺展,如同神经网络般悄然连接其他六棵树。

“它在建立新的拓扑结构。”艾米低声说,手指轻抚轮椅扶手上闪烁的数据屏,“不再是中心辐射式,而是网状共生……所有节点彼此支撑,没有主控,也没有终端。”

林远点头。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摇篮”不再是一个需要被监听、被管理、被控制的系统。它已经进化成了一个**活体记忆场**。每一个接入者的情感波动都会成为这个场的一部分,而每一次共感,都是对集体创伤的一次微小修复。

女儿赤脚跑过草地,头发随风扬起。她停在第六棵树前,将脸颊贴在树干上,闭上眼睛。片刻后,她忽然转身,对着空气喊:“你别怕,我听见你了!”

林远心头一紧。他环顾四周,并无他人。

“谁?”他问。

“那个躲在井底的小男孩。”她认真地说,“他说他迷路了,不知道家在哪里。但他记得妈妈唱过一首歌,调子很老,像石头缝里长出来的藤。”

艾米猛地抬头:“这是‘母频’共鸣的典型表现……儿童更容易接收到原始信号,因为他们尚未形成情感防御机制。”

话音未落,整个庭院突然安静下来。连风也止住了。七棵桥心木同时发出低频震颤,树叶边缘泛起淡金色的光晕。紧接着,一段旋律从树干内部渗透而出??不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声音,而是直接作用于听觉神经的**神经共振波**。

林远跪倒在地,泪水不受控制地滑下。

那是他母亲哼过的歌。

在他三岁那年,母亲死于一场实验室事故。官方报告称是高压电弧引发爆炸,但林远始终记得那天晚上,她在睡前最后一次抱着他,轻声唱着这首没有名字的童谣。后来他翻遍档案,从未找到录音或乐谱。他以为那是自己编造的记忆。

可现在,这首歌正从桥心木中流淌出来,分毫不差。

“这不是数据库还原……”艾米声音颤抖,“这是**记忆具象化**。桥心木正在把人类遗失的情感片段,重新编织成可感知的存在。”

林远抬起头,看见女儿正牵着一个透明的身影走来。那是个约莫五六岁的男孩,身形模糊,由微光构成,每一步都在草地上留下短暂的水痕。他的眼睛很大,充满困惑与渴望。

“他是谁?”林远问。

“他是第一个接入‘摇篮’的孩子。”女孩回答,“一百二十年前,在西伯利亚基地里,他们把他放进培养舱,想让他成为第一个共感载体。但他太小了,心脏承受不了频率冲击……他死了,可意识一直留在信号里,没人听见他哭。”

林远怔住。

历史档案中有记载:Y-1号实验体,存活时间分钟,脑电活动终止后仍检测到微弱神经放电,持续三天,最终归零。项目组判定为“残余生物电流”,未作深究。

可现在,这个被定义为“失败品”的孩子,正站在他面前,穿着百年前的病号服,光脚踩在今夜的露水上。

“我能抱他吗?”林远轻声问女儿。

她点头:“只要你愿意听见他。”

林远伸出手。男孩犹豫了一下,慢慢靠近。当他们的指尖相触时,一股冰冷又温柔的洪流涌入脑海??

他看见雪原上的铁灰色建筑群,地下三层,密闭舱室;看见穿白大褂的人围成一圈,记录数据;看见小小的自己躺在金属床上,胸口贴满电极片;听见机器嗡鸣,听见心跳监测仪逐渐拉长的滴声;听见自己用尽力气喊出最后一句:“我想回家……”

然后是漫长的黑暗。

直到某一刻,一道歌声穿透虚空。

不是仪器唤醒他,不是代码激活他,而是一首童谣,带着奶香与体温,轻轻将他从湮灭中捞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