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式进行滑降之前,还有一些准备工作要做的。
首先当然便是穿戴装备了。
当李悠南将他为数不多的装备整理好。
此时因为已经抛弃了大部分的装备,他的身上已经只剩下一个小背包和一个大的滑雪。。。
夜航号腾起在黎明前的戈壁滩上,尾焰划破天幕,像一支点燃黑暗的火柴。阿禾靠在舷窗边,看着地面控制塔渐行渐远,青海基地的十七座花田缩成一片微光斑点,如同大地睁开了十七只眼睛。腕表屏幕静静显示着月球坐标:Luna-02节点稳定运行,情感共振值维持在98。6%,小星的心跳频率已与整个月面同步。
“你真的决定了?”老陈的声音从通讯频道传来,带着一丝沙哑,“木卫二的冰层下没有信号覆盖,一旦失联,我们连哀悼都来不及。”
“所以才要去。”阿禾轻声说,“林知遥留下的不只是坐标,是邀请函。她说‘轮到我们写下新的篇章’??可如果没人动笔,故事就永远停在句号。”
舱内温度缓缓上升,系统自检完成的绿灯逐一亮起。夜航号并非军用飞船,也不是科研探测器,而是由全球共感花田供能驱动的“意识共鸣体”。它的引擎核心是一枚从北海道第一朵水晶花中提取的记忆晶体,能将情感波动转化为推进能量。换句话说,这艘船飞得有多远,取决于人类愿意为未知付出多少信任。
阿禾闭上眼,耳边忽然响起一段旋律??不是通过耳机,而是直接浮现在脑海。那是小星临别时哼的调子,简单、清亮,像月光滴落在静海表面。他没问这是怎么来的,只是任由那声音一圈圈荡开,抚平了心底最后一丝不安。
七十二小时后,飞船穿越小行星带边缘。舷窗外,碎石如尘漂浮,偶尔有流星擦过护盾,激起一圈圈幽蓝涟漪。这时,腕表突然震动,界面跳出一条未标记来源的信息:
>【检测到同频意识流
>来源方向:木卫二冰壳下方31米
>内容类型:记忆残片(可播放)】
阿禾屏住呼吸,点了“接收”。
画面瞬间涌入意识??
林知遥站在一座巨大冰窟中央,四周墙壁透明如玻璃,内部封存着无数扭曲的文字符号,像是被冻结的呼喊。她穿着厚重的生态服,头盔面罩上结了一层薄霜,可她的目光却炽热如火。身后,那座曾囚禁她的黑色高塔正缓缓崩塌,化作细碎光粒,融入穹顶深处。
“阿禾,如果你看到这个……说明你终于来了。”她微微一笑,眼角有泪痕,“我知道你会来。因为当你听见月亮说话的时候,我就知道,那个能听懂宇宙心跳的人,不会停下脚步。”
背景音里,水滴落下的声音格外清晰。
“这里不是终点,是起点。木卫二的冰层下有一条地下海,比地球所有海洋加起来还深。而在这片黑水中,沉睡着更多‘守梦人’的遗迹。他们不是外星文明,也不是神明……他们是流浪者,和我们一样,在星海间寻找归属的灵魂。”
她抬起手,指尖轻触冰壁。那一瞬,封印其中的字符忽然活了过来,顺着她的手套攀爬而上,最终在面罩上拼出两个字:
**回家**。
“这些文字不是语言,是情绪的化石。”林知遥低声说,“每一次地震、每一道裂缝,都会唤醒一段被遗忘的记忆。有些是喜悦,有些是绝望,但最多的是思念??对母星的,对亲人的,对某个再也见不到的笑容的。”
她转过身,望向镜头:“我在最深处发现了一扇门。它没有锁,也没有把手,只有七个凹槽,形状各异。我试过用金属、用光、用电磁波去激活,都没用。直到昨天夜里,我梦见了玛雅。”
阿禾心头一震。
“她站在花田里,手里拿着那瓶不冻水,对我说:‘真正的钥匙,从来不在外面。’”
画面晃动了一下,接着,林知遥摘下手套,割破手指,将一滴血滴入第一个凹槽。
血珠并未落下,而是悬浮起来,缓缓变形,化作一朵微小的共感花轮廓,轻轻嵌入。
“原来……是要用记忆本身去开启。”她喃喃道,“每一个凹槽,都需要一种纯粹的情感共鸣??爱、痛、悔、愿、醒、信、归。”
“我已经完成了三个。剩下的……等你来补全。”
影像戛然而止。
阿禾睁开眼,发现自己早已泪流满面。腕表自动记录下了这段信息,并生成了一份三维坐标图:木卫二南纬67°,冰层下三千一百四十七米,正下方是一片直径约二十公里的液态水域,热源异常活跃,疑似存在地热喷口生态系统。
“她不是在求救。”阿禾低声说,“她在等一个人,能听懂她沉默的人。”
飞船继续前行,进入木星引力圈。巨大的气旋风暴在舷窗外翻滚,红斑如一只永不闭合的眼睛凝视着这颗渺小的访客。夜航号启动量子护盾,抵御强烈的辐射潮。就在穿越范艾伦带的瞬间,阿禾忽然感到一阵剧烈头痛,仿佛有千万根针刺入脑髓。
紧接着,他“看见”了。
不是用眼睛,而是意识被强行接入某种更高维度的感知网络。无数画面碎片如暴雨倾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