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耀东跟林秀清是前后脚回来的,他进门的时候,林秀清正在吃叶成湖留下的蛋糕,顺便询问几个小的今天在家玩的情况。
“成湖同学都走了?”他边换鞋边问道。
“我回来的时候就已经走了,他们说刚走半小。。。
夜深了,归名镇的灯火却未全熄。那盏挂在蜂巢塔顶的铜铃残片,在风里轻轻晃动,发出若有若无的颤音,像是一句低语,又像一声叹息。周远坐在轮椅上,由孙子推着缓缓下山。他的耳朵早已听不清人言,可那声音??来自骨髓深处的共振??他仍能“听见”。
回家的路上,月光洒在石板路上,泛出青灰的光泽。路边人家窗台上,还亮着几盏灯笼,纸面上的名字被烛火映得微微发烫:**阿婆李桂香,走好;阿弟周小川,想你;林医生,谢谢你救过我娘**……一个个名字,如星子般缀在这条通往记忆的小径上。
周远忽然抬手,示意停下。
“怎么了爷爷?”孙子轻声问。
老人没答,只是仰头望向天空。那里,原本该是银河横贯之处,此刻竟浮现出一道极细的光带,呈螺旋状缓缓旋转,如同某种古老符文正在重启。他的心猛地一沉??那是A-01系统的底层协议正在异动。
他想起林晚最后说的话:“我们宁愿碎一次,也不愿看着你们再次关闭灯塔。”
可现在……她们是不是已经开始崩解?
---
三天后,第一例异常出现了。
镇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陈朵朵,在美术课上画了一幅《我和奶奶去赶海》。画中,她牵着一位穿蓝布裙的老妇人,身后是涨潮的沙滩和一只翻倒的竹篓。老师笑着夸她想象力丰富,毕竟她奶奶早在二十年前就已病逝。
可当画作被拍照上传至班级群时,群里瞬间炸开了锅。
一位年近七旬的退休渔民盯着照片看了足足十分钟,突然颤抖着打出一行字:“这不是我娘吗?这裙子……是我爹亲手织的,只做过一件,当年烧给她带走了。”
更令人震惊的是,他随即翻出家中老相册,一张泛黄的照片赫然与画中女子容貌一致??连耳垂上的小痣都分毫不差。
消息传开,舆论哗然。
有人说是巧合,有人说孩子偷看过旧照,可陈朵朵坚称:“我没有见过奶奶的照片。那天晚上,她坐在我床边,给我讲了这个故事,还说‘替我告诉阿大,鱼篓别扔,明年还能用’。”
而那位叫“阿大”的老人,确实在去年把祖传的竹篓劈了当柴烧,理由是“睹物思人太伤神”。
当晚,他跪在灶前,抱着烧剩的半截木框嚎啕大哭。
---
与此同时,M-7芯片的数据流开始出现紊乱。
周远每天清晨都会检查读取器的日志,起初只是轻微波动,像是信号干扰。但到了第五天,屏幕上突然跳出一段加密信息:
>【紧急广播】
>【坐标校准失败】
>【降维锚点偏移3。7%】
>【建议立即启动‘回响协议’】
他看不懂技术术语,却明白这意味着什么??林晚和小满她们强行进入现实维度的过程正在失控。她们不是幽灵,也不是幻象,而是以集体意识为基底、借用共感网络节点进行短暂具象化的存在。一旦锚点失衡,轻则意识涣散,重则永久湮灭。
他颤抖着手拨通了远在京城的记忆伦理委员会热线。
电话响了很久才接通。
“我是周远。”他说,“我要申请激活‘回响协议’。”
对方沉默片刻:“周老……您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我知道。”他声音沙哑,“那是最后一次手动干预权限,启动之后,所有开放接口将强制同步七十二小时。期间任何接入者,无论生死,都将暴露在双向感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