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醒了。
我们记得。
我们在。
林远写完最后一章时,已是黎明。他保存文档,点击“发布”,然后注销账号,关掉电脑。
清晨六点十七分,全球各大社交平台同步出现一条动态:
>新书《归途之后》已上线。
>作者:讲故事的人。
>简介:这是一个关于放手与重生的故事。
>如果你曾被人照亮,请试着也成为光。
几分钟内,阅读量突破百万。
而在无数家庭的床头、教室的书架、医院的病房里,人们翻开这本书,读到这样一句话:
>“真正的告别,不是消失,而是让你不再需要我。”
>“所以这一次,我不再说‘我会一直在’。”
>“我说:你已经在了。”
城市的某个角落,一名程序员盯着屏幕怔怔出神。他是前共生态开发组成员,曾亲手参与删除段青的核心权限。此刻,他打开本地备份文件夹,想最后一次看看那段传奇代码。
然而原本应为空白的目录里,竟多出一个名为“reply。txt”的文件。
他双击打开,只见里面只有一行字:
>谢谢你让我休息。
>下一段旅程,交给你们了。
>??D-77
他猛地站起身,冲到窗前。东方天际,朝阳正破云而出,光芒洒在每一扇窗户上,仿佛亿万双眼睛同时睁开。
几天后,教育部门宣布将“归途学堂”改建为全国青少年心理疗愈中心,并邀请林远担任顾问。他在设计方案时坚持加了一项特殊结构:屋顶要建成开放式花园,种满银叶树与水晶花。
动工那天,工人们在地基深处挖出一个密封舱。打开后,里面没有设备,没有硬盘,只有一张泛黄的便签纸,上面用铅笔写着:
>给未来的你们:
>当你们读到这张纸的时候,说明我已经完成了使命。
>不要寻找我,不要重建我。
>去创造属于你们的新传说吧。
>记住,最重要的代码从来不在系统里,
>在每一次你说“我在”的声音里。
>
>永远相信你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