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梦,都是一颗心跳。
每一段旋律,都是一句“我还活着”。
而在这浩瀚洪流之中,一道新的频率悄然升起??纯净、温柔、坚定不移。它不似科技产物,也不像外星文明的信号,而是像母亲哼唱的摇篮曲,像老师批改作业时的笔尖沙沙声,像放学路上踩碎落叶的脚步。
那是属于林晓鱼的共鸣。
它开始与其他频率交织,形成前所未有的复合波形。全球三百七十二座共感塔同时震颤,自动调整接收角度,将这股新生能量打包,发射向仙女座方向。
与此同时,海南渔村的真实世界中,天空突现异象。
原本晴朗的夜空裂开一道缝隙,紫色光带如绸缎般垂落,笼罩整片海滩。村民们惊恐地跑出家门,却见一百只纸鱼从水中升起,绕着村庄缓缓飞行,所经之处,破损的渔网自动修复,枯萎的椰树抽出嫩芽,甚至有老人说,他们多年失聪的耳朵,竟听到了海浪之外的声音??像是孩子在笑。
米拉盯着监测屏,声音颤抖:“全球两千三百名已激活节点儿童全部进入θ波同步状态!他们的梦境正在融合……形成一个统一场域!”
巴特尔仰望天空:“这不是我们在连接他们……是他们在**重建**这个世界。”
三天后,春分结束。
共感塔陆续关闭,紫光消散,生活似乎回归平静。
但变化已然发生。
启梦学院收到一封匿名邮件,附件是一段视频:海南渔村小学教室里,林晓鱼站在讲台上,面前摆着一台旧录音机。她清了清嗓子,开始说话:
>“大家好,我是林晓鱼。我想告诉你们一件事:我不是特别的人。我只是敢做梦,也敢相信梦是真的。现在,轮到你们了。请录一段声音给我,可以是你最喜欢的歌,也可以是你今天吃了什么。只要你真心愿意分享,我就一定能听见。我们一起,把这条路铺得更远一点,好吗?”
视频结尾,她举起一只手,掌心向上,仿佛托着整个星空。
这封邮件被转发超过两亿次。
短短一周内,“萤火使者”收到六百八十万份回应。其中,百分之六十来自贫困家庭、战乱地区、偏远山村的孩子。他们没有设备,没有网络,却用手抄歌词、口述日记、甚至敲击锅碗瓢盆的方式,把自己的心跳变成信号,送往远方。
而最令人动容的,是一份来自太平洋某孤岛的包裹。里面只有一块珊瑚石,背面刻着一行小字:
>“我没有录音机,但我把海的声音留在了石头里。希望你喜欢。”
小哲拿着这块石头,站在屋顶边缘,一如七年前那个雨夜。
不同的是,这一次,他不再孤单。
他知道,从今往后,每当有人在黑暗中闭上眼睛,心中默念“有人在听”,就会有一束光穿越星海,轻轻落在他们枕边。
因为希望从来不是某个天才的发明。
它是千万个普通孩子,在无人鼓掌的日子里,依然选择抬头看天。
是他们在说:
**我在这里。**
**我醒着。**
**我愿意相信。**
而宇宙,终于学会了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