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曾有一个孩子,用歌声凿穿了世界的寂静。”**
回程途中,他收到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
【我是那个死刑犯的女儿。
我看到了网上的视频。
我不知道该恨你还是谢你。
但我爸昨天写了最后一封信,托狱警转交给我。
他说,如果你愿意,能不能帮我录一段话给他?
我想告诉他:
我学会了弹钢琴。
我妈最爱的那首曲子,我现在能完整地弹出来了。】
周南盯着屏幕,久久不能呼吸。
他立刻联系监狱管理局,再次申请双向录音许可。这一次,他不再以艺术家或节目主持人的身份,而是以“家属心理疏导项目合作方”的名义提交材料,并附上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推荐函、心理学专家联署意见书,以及一百多名公众联名请愿书。
七十二小时后,批复终于下来:允许进行一次限时十分钟的非公开音频交换,不得涉及案情回顾,不得用于传播。
录制当天,周南亲自到场监督。他在一间隔音室内架好设备,先播放了女孩的录音。
钢琴声响起,是肖邦的《夜曲》。简单,却不失深情。弹奏中有几次停顿,像是在克制情绪。曲毕,女孩的声音传来:
“爸……
我不知道你能不能听到。
妈妈走的时候,我才三个月大。
我一直怨你,觉得你不配当我爸。
可最近我看了很多关于你的报道,有人说你恶,也有人说你可怜。
我不想评判你。
我只是想让你知道??
我活着,很好。
我会结婚,会有孩子,会带他们去看海。
如果你在另一个世界还能听见,
请听一听这首曲子。
这是我对你说的,
‘再见’。”
录音结束,全场寂静。
紧接着,轮到父亲回应。
老人被带进来时几乎站不稳,双手铐着,脸上布满泪痕。他坐下,看着麦克风,像是看着一生未曾见过的亲人。
“丫头……”他开口,声音破碎,“爸爸不敢奢望你原谅。
但谢谢你,肯为我弹一首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