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世子稳重点 > 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普天同庆(第2页)

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普天同庆(第2页)

一位老人说起1967年冬天,他亲眼看见自己的老师被红卫兵押走,从此再无音讯;

一名退伍军人回忆起边境冲突中牺牲的战友,名字从未出现在烈士名录上;

一个年轻女孩哽咽着说出童年遭受亲戚性侵的经历,而家人为了“面子”逼她闭嘴……

这些声音汇聚成一股无形的声浪,沿着大地传播,穿透岩层,直抵地心。

与此同时,“归巢0号”基地虽已关闭,但其残留的能量场仍在缓慢释放。地质探测显示,豫西山区下方存在一条巨大的地下空腔,疑似人工开凿的隧道系统,延伸方向直指甘肃敦煌一带。而敦煌,正是中国最早建立心理防御实验站的地区之一,代号“**沙眼**”。

周默最后传回的位置,就在那片无人区边缘。

沈知意带着一支精简队伍出发了。同行的除了两名特勤人员外,还有林小雨和李婉清。她们坚持同行,尤其是林小雨,她说:“妈妈说过,真正的勇气不是不怕,而是明明害怕,stillgo。”

飞机降落在酒泉附近的一个废弃军用机场,一行人换乘越野车,穿越戈壁滩。沿途荒凉得如同月球表面,唯有偶尔可见的残破石碑上,依稀刻着“国家精神净化试验区”之类的字样。

第三天傍晚,他们在一处干涸的河床边发现了周默的帐篷。帐篷完好,设备齐全,但人不见了。然而,在笔记本电脑里,沈知意找到了他最后整理的资料??一组卫星热成像图,显示出敦煌鸣沙山下方存在巨大温差异常区,形状酷似一只睁开的眼睛。

“沙眼……还没闭上。”她轻声道。

当晚,他们在营地架起便携式频谱仪,试图捕捉那个周期性出现的低频信号。午夜时分,仪器果然有了反应。信号强度远超“Θ-9”时期,且带有明显的生物反馈特征??这意味着,它不仅是机器发出的,更是由活人的脑波共同驱动的。

“他们在用人做共振源。”陈砚舟不知何时出现在营帐门口,风尘仆仆,脸上带着伤痕。他是在祁连山被伏击后侥幸逃脱的,一路靠记忆中的地图徒步赶来。

“谁?”沈知意问。

“‘镜环遗绪’的核心成员,大多是当年‘镜面理事会’的高层后代。他们继承了父亲们的信念,认为大众记忆是一场瘟疫,必须定期清理。他们的总部就叫‘**新归巢**’,建在敦煌地下三百米处,利用古代佛窟结构改造而成,外面是莫高窟,里面是……一座活着的记忆坟场。”

他说,那里关押着上百名“高敏感度拾音者”,这些人天生能接收历史残响,被视为危险分子。他们被连接到一台新型共振装置上,被迫在梦中重复经历痛苦记忆,以此生成特定频率的哀鸣,成为“清除仪式”的能量来源。

“每一次十三分钟的信号发射,就意味着有一个人彻底崩溃。”陈砚舟声音沙哑,“而下一次,就在今晚。”

沈知意立刻做出决定:突袭“新归巢”。

行动计划极其冒险。他们只有五人,对方却拥有完整的地下防御体系和武装力量。但沈知意清楚,正面强攻毫无胜算,唯一的突破口在于??**声音本身**。

她让林小雨取出四枚铜铃,将它们固定在一台便携式声波增幅器上。这台设备原本用于探测深层地质结构,现在却被改造成“记忆共鸣发射器”。原理很简单:只要能找到与“新归巢”控制系统共振的频率,就能逆向干扰其运行。

“就像那次‘三铃行动’。”林小雨仰头看着她,“只是这次,我们要唤醒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

凌晨一点十七分,队伍潜入鸣沙山背面的一条古河道。根据周默留下的线索,入口隐藏在一尊倒塌的唐代护法神像背后。推开石板,一道螺旋阶梯向下延伸,空气潮湿阴冷,墙壁上镶嵌着荧光苔藓,照亮了沿途雕刻的诡异符号??全是倒写的梵文,意思是“禁止回忆”。

深入两百米后,他们进入主厅。眼前的景象令人窒息:一个巨大的穹顶空间,中央矗立着一圈由人体构成的“音阵”??上百名男女老少被金属支架固定,头上戴着布满电极的头盔,面部扭曲,眼中流血,口中无意识地哼唱着一首破碎的童谣。

而在他们头顶,悬浮着一面巨大的黑曜石镜面,表面不断浮现又消散的文字,全是被抹除的历史片段:某次屠杀的名单、某位思想家的遗言、某个被掩盖的科学发现……

“这就是‘新归巢’的核心。”陈砚舟低声道,“他们用痛苦制造遗忘,用记忆炼制虚无。”

沈知意打开增幅器,开始调试频率。林小雨闭上眼睛,轻轻摇动铜铃。刹那间,铃声如水波荡漾,在封闭空间中形成奇特的干涉效应。那些原本机械重复的童谣,竟开始发生变化??音调升高,节奏变缓,逐渐演变成那首熟悉的摇篮曲。

音阵中的人们身体猛地一震。

有人睁开了眼睛。

有人停止了哭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