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春,梅树花开如海。各地持火者联名上书,提议废除“首席持火者”之位,改为九脉轮值制,每三年由各脉推选代表共议大事。同时,《薪传录》第十卷正式刊行,扉页仅有一句话:
>“火不属于任何人,它只回应愿为其负责的心。”
苏怜在思辨堂讲完最后一课,走出门时,发现台阶上坐着一个小女孩,约莫七八岁,手里攥着一根烧焦的树枝,在地上歪歪扭扭地画着火焰。
“你在画什么?”苏怜蹲下问。
小女孩抬头,眼睛明亮:“我在画妈妈。她说,冬天最冷的时候,只要想起火的样子,心里就不怕了。”
苏怜笑了,从袖中取出一枚小小的金叶,放在女孩掌心:“这是梅树的祝福。记住,火可以温暖别人,但永远不要让它烧伤自己。”
女孩郑重地点头,把金叶贴在胸口。
当晚,阿禾梦见自己站在一片广袤原野上,四面八方都有火光亮起。有的微弱如萤,有的炽烈如阳,却没有一处是相同的颜色。她听见无数声音在低语:
>“我要学会控制。”
>“我想帮助别人。”
>“我不怕黑暗了。”
>“我也想成为光。”
她忽然明白,火从未真正属于某一个人,也不会因某一场大战而终结。它存在于每一次伸手相助的瞬间,存在于每一个选择善良的念头里。
醒来时,东方既白。
她提笔续写《薪传录》尾声:
>“所谓神仙,并非腾云驾雾、呼风唤雨之辈。
>真正的神仙,是在浊世中仍愿点亮一盏灯的人。
>他们不求永生,不慕权柄,只愿在寒夜里,
>让下一个行人,不必独自前行。
>
>故曰:我在西游做神仙。
>非为成神,实为成人。”
写毕,她合上书卷,推开窗棂。
晨风拂面,带来远方孩童的笑声。那笑声穿过山川湖海,掠过庙宇田舍,最终落在梅树梢头,惊起一片金色花瓣,随风飞向未知的远方。
十年后再逢癸卯春,西海岸边立起一座无名碑。碑上无铭文,唯有一幅浅刻:两名女子并肩而立,一执梅枝,一捧心灯,身后万千灯火如星河倒悬。
每逢月圆之夜,总有旅人声称看见两道身影立于碑前,静默良久,而后化光消散。
有人说那是阿禾与苏怜的魂魄归来;
也有人说,那是所有曾为光明付出代价者的集体回响。
但更多的人相信??
只要还有人在黑暗中选择点燃火把,
她们就从未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