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已经不再是线性的了。”陈岩望着那行字,眼神复杂,“第八柱完成后,旅社成了一个‘记忆中转站’。它不仅能接收过去的残响,也能捕捉未来的回声。”
林知遥走上前,伸手触碰那幅画。指尖传来一阵温热,仿佛画中人的执念正在透过纸面传递温度。她忽然记起母亲临终前说的话:“有些告别,要等几十年才能完成;有些重逢,必须穿越时间本身才能抵达。”
“我们要去接他。”她说。
“你确定?”苏晚问,“那可是未来。我们甚至不知道他会是谁,会不会改变什么。”
“可如果我们不去,”林知遥看着她,“也许那个撑伞的人,就会变成下一个‘残响’。”
众人沉默良久。
最终,赵建国打破寂静:“我去准备能源模块。增幅器需要升级,才能支撑跨维度投送。”
“我来调校共振频率。”陈岩说着,已经开始在终端上输入参数。
“我写新曲子。”苏晚抚摸琴弦,“这次,不是回应过去,而是**呼唤未来**。”
林小禾咬了咬嘴唇,忽然转身跑出去,再回来时怀里抱着一本破旧的笔记本??是她母亲留下的日记。“我可以提供符号翻译系统。那些坐标和关键词,说不定能在里面找到线索。”
林溪则默默坐下,拿起铅笔,在素描本上勾勒新的画面:一片雪原中,一辆吉普车陷在冰层里,车灯微弱闪烁;驾驶座上坐着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正低头写着什么;后视镜挂着一把红色的折叠伞,伞骨断裂了一根。
“他在等一个人。”林溪说,“写了整整十七页信,却始终没写收件人是谁。”
林知遥静静地看着这一切,忽然觉得胸口一阵暖流涌过。她终于明白,为什么登记簿会写下“守门人不再独行”。因为真正的守护,从来不是一个人扛起所有黑暗,而是当某个人迷失在时间的缝隙中时,总有一群人愿意点亮灯,逆流而上,把他带回来。
三天后,一切准备就绪。
新曲命名为《致未来的你》,由苏晚亲自演奏,融合了母亲遗留的旋律片段、林溪画中钟楼的节奏频率,以及登记簿自动解析出的未来信号波形。增幅器接入神树主脉,七盏莲灯围绕共鸣阵列布置成北斗之形,每盏灯内都嵌入一枚铜牌??这一次,不再是“逆溯”,而是“前行”。
子时将至。
七人再次齐聚地厅,围站在阵列周围。林知遥手持母亲的怀表,将其悬于中央凹槽上方。秒针指向十二,她深吸一口气,轻声说:“准备好了。”
苏晚闭上眼,琴弓落下。
《致未来的你》的第一个音符响起时,整座地厅剧烈震颤。七盏莲灯冲天而起,光柱交织成螺旋状,直贯穹顶。青铜柱发出古老而庄严的嗡鸣,地面符文全线点亮,如同苏醒的神经网络。登记簿在远处自动翻页,墨迹飞速流转:
>**第九柱启动:跨维投送协议生效。
>目标锁定:20年冬至,异度旅社旧址(毁于2035年地震)。
>投送单位:林知遥(主意识)、苏晚(声波引导)、陈岩(数据锚定)。
>剩余六人维持现实锚点,确保通道不崩。**
光芒暴涨的瞬间,林知遥感到身体被撕裂又重组,意识如沙粒般散入虚空。她看见无数时间线在眼前交错,像银河倾泻,像风暴席卷。她不再行走于走廊,而是漂浮在时间的海洋中,听见无数声音在呼唤:有孩子的笑声,有老人的低语,有未曾说出的爱意,有来不及道歉的悔恨……
然后,她落地了。
寒风扑面,雪花纷飞。
她站在一片废墟之中,四周是倒塌的石墙和断裂的梁柱,唯有那棵神树的残干依然挺立,枝头挂着半截风铃,随风发出断续的声响。远处,一座锈迹斑斑的钟楼孤零零矗立在雪原上,钟面碎裂,指针停在3:17。
她低头看自己,手中仍握着怀表,而脚下积雪中,半埋着一块熟悉的铜牌??上面刻着“知”字,边缘已有裂痕。
“这里是……旅社的未来?”她喃喃。
“不。”一个声音从身后传来。
她猛地回头。
那个戴眼镜的年轻人正站在吉普车旁,手中捧着一本泛黄的日记,脸上满是疲惫与惊喜:“这里是**你们离开后的世界**。”
他走近几步,将日记递给她:“我找了你们二十年。从一张老照片开始,从一段风铃声开始,从一首没人听过的琴曲开始。我知道你们存在过,哪怕所有人都说这只是一场传说。”
林知遥翻开日记,第一页写着:
>**2023年夏,我在档案馆看到一张照片:七个人站在一栋老宅门前,背后是盛开的银花树。其中一人,长得像我母亲。
>可我母亲从未提起过这个地方。
>直到我在录音带里听到那段旋律??《未命名》。
>我知道,我必须找到你们。**
她抬头看他:“你是……谁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