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虎贲郎 > 第759章 伤势恶化(第1页)

第759章 伤势恶化(第1页)

琅琊国北部边界处,东武城。

伊礼驻守东武城内,孙观据险屯兵于城外,两人合兵不过万余人,却在这青徐二州必经之处的东武城结成了掎角之势。

孙策伤势稍稍恢复一些,勉强可以披甲乘车巡视军队。

。。。

晨光初透,展宏原的泥土泛着湿润的光泽。曹霖立于田头,手中握着一株新生麦苗,根须尚沾着夜露,嫩绿如碧玉雕成。他凝视良久,忽觉指尖微颤??那不是风动,而是自地底传来的律动又起,比前次更清晰、更深沉,仿佛大地的心跳与人间脉搏已然同频。

“来了。”他低语。

话音未落,远处尘烟骤起。十余骑快马疾驰而来,为首者披麻戴孝,背负竹匣,马蹄踏破春泥,直冲至曹霖面前方才勒缰。那人滚鞍下马,双膝跪地,额头触土,声音嘶哑:“南阳张氏三百户联名血书,请郎君为我等作主!”

曹霖不语,只伸手扶起。来人抬起头,面庞黝黑瘦削,眼中却燃着火光。他是张仲元,原是南阳豪族家奴之子,幼时曾随父在曹氏屯田营中耕作,后因宗室夺产,全家流徙荒山,靠采药维生。今春《均田策》推行,地方官却以“旧契未清”为由拖延分田,张仲元遂率乡民夜掘祖坟,取出埋藏百年的曹操屯田令残碑,携碑文赴洛阳请愿,途中遭追杀,同伴死七人,方得脱身至此。

曹霖接过竹匣,启封一看,内中非金银财帛,而是一叠浸染暗红的麻布??每片皆印有掌纹,或左或右,共计三百零八枚。那是三百零八户人家以血按下的手印,每一枚都写着姓名、口数、所失田亩,末尾附一张草图,绘的是南阳西南四十里处一片被强占的膏腴之地,名为“白鹿陂”。

“此地本为官田,汉末黄巾乱时,朝廷许民自垦,我张家先祖率众修渠引水,十年成沃野。然建安九年,宗室刘琮借荆州牧之权,以‘私占公土’罪名屠我族三十七口,夺田赐予亲信。自此百年,我族子孙不得近陂十步。”张仲元声音颤抖,“今新政颁行,为何仍护恶不除?”

曹霖默然良久,将血书收妥,缓缓道:“因为你所求的,不只是田。”

“是。”张仲元抬头,目光如刃,“我要他们跪下来,把吃进去的骨头,一口口吐出来。”

曹霖闭目。地下律动愈发强烈,许都铜铃的共鸣隐隐入心。他知道,这一战不能再缓。若连一个南阳张氏都不能昭雪,何谈天下归心?

当日下午,十二牛车队调转方向,直指南阳郡城。沿途百姓闻讯自发相迎,村村设席,户户焚香。有老妪捧出珍藏多年的半袋陈粮,说是当年曹公军中散赈之物,“留着等清明人回来”。曹霖跪受其礼,当场命人开仓兑付新种,承诺秋收后加倍偿还。

第三日黄昏,车队抵南阳西郊。城门紧闭,守卒持戟拒行。忽听城楼上传来朗声喝问:“来者可是曹霖?”

曹霖昂首:“正是。”

城上一人缓步而出,紫袍玉带,手持符节,竟是朝廷新任南阳太守??王肃。此人出自颍川名门,素以儒学自负,曾著《圣政论》,斥屯田为“乱制”,讥曹操“僭越人臣之极”。此刻他俯瞰曹霖,冷笑道:“尔等擅自聚众,煽动民变,已犯大逆。若即刻解散队伍,交出血书逆状,尚可免死。”

曹霖不动声色,只挥手示意。赵统策马上前,取出一道黄绢诏书,高声宣读:“奉天子敕命,春耕使蒋琬特授曹霖代行劝农巡察之权,持节过境,诸州县不得阻拦。如有违者,以抗旨论。”

王肃脸色骤变。他未料皇帝竟会亲下手诏放行。正欲再辩,忽见城外田野间异象顿生:数千农夫不知何时齐聚城下,人人肩扛铁犁,手执《均田策》抄本,静默列阵。孩童唱起童谣,歌声汇成洪流:

>“一铃动,万铃应,

>春雷响,旧梦醒。

>不拜神佛不拜君,

>只拜能让吃饱饭的人。”

声浪滚滚,震得城墙砖石簌簌作响。更有奇者,地下共鸣再起,城中古井水波翻腾,井底竟浮出一块锈蚀铜牌,上有八字篆文:“还田于民,天命所归。”

王肃踉跄后退,面如死灰。

当夜,曹霖未攻城,亦未入城。他在城外设坛祭地,将张氏血书与断剑“济世”并列供奉,点燃篝火,召百家父老共议田讼。众人一一陈述冤情,笔录成册,由退役老兵押印作证。至子时三刻,天地忽暗,北斗移位,十一处共鸣地同时响应??泰山碑文再现,许都铜铃长鸣四十九息,长安书院瓦当重组为“公道”二字,洛阳鼎中雾气升腾,幻化出一幅地图,正与白鹿陂地形完全吻合。

黎明时分,王肃开城请罪,献上官印,愿辞官归隐。曹霖不受其印,反赠《孟德新书?农政篇》一卷,曰:“治民如治田,深耕易耨,方可丰收。你若真心悔悟,明日便随我去白鹿陂,亲眼看看什么叫‘还民其所失’。”

第四日清晨,万人齐聚白鹿陂。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