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位写下八个大字:“以理服人,不以力压人。”
萧景知站在角落,看着一张张答卷被收上来,嘴角浮现一丝笑意。他知道,这一场较量,尚未结束,但至少,灯火已经点亮。
午后,诏狱深处。
彭辰星披枷带锁,被押至临时设立的忏悔台前。台下坐满了五大学宫代表、朝中大臣及御史台官员。姜云亲自监审,陆九渊则隐于帷幕之后,静观其变。
彭辰星抬头望天,阳光透过铁窗洒在他脸上,竟有些温暖。
他深吸一口气,开始陈述:“我本岭南寒门子弟,少时因才华出众被荐入儒盟,原以为可施展抱负,匡扶社稷。却不料,儒盟早已腐朽,沦为少数人操控舆论、打压异己的工具。楚清河虽死,其党羽犹存,他们借‘显圣’之名,行敛财之实,甚至勾结北狄,意图颠覆朝廷……”
他一一揭露过往阴谋,包括伪造圣谕、暗害忠良、私设刑堂等罪行,语毕,全场哗然。
岭南三宫使者当场离席抗议,却被西岭药谷与北冥剑宗联手拦下。
最终,大理寺卿宣布:待查证属实后,将依法追责相关人员,清远书院予以整顿,岭南儒门须接受朝廷监督三年。
政局为之震动。
三日后,皇帝下诏:正式确立“新政十二条”,废除儒门垄断科举之弊,增设实务策论、律法判例、民生对策三项考核内容,并允各学派推荐人才参政。同时,设立“清议院”,由民间贤达与五大学宫轮流推举代表,监督朝政得失。
消息传出,举国沸腾。
有人欢呼这是百年未有之变革,也有人痛斥此举动摇国本。但在无数普通百姓眼中,终于看到了一丝希望的微光。
一个月后,南方山林。
萧景知独自来到一座无名坟茔前,放下一束野菊。碑上无字,只有梅花纹饰。
“娘,”他轻声道,“您说的道理,我正在试着去做。或许还不够好,但我没有逃避。”
身后落叶沙沙,陆九渊缓步走来,将一支玉簪轻轻插在墓前土中。“清漪姐,”他低语,“你看,孩子长大了。”
远处山风吹过,林海翻涌,仿佛回应着某种无声的誓言。
数月后,西北边陲。
一支商队穿越戈壁,其中一名老僧怀抱经匣,途中偶遇劫匪。匪首见其形貌奇特,欲加害之时,老僧忽然开口:“贫僧乃楚清河座下第七弟子,携《礼魂引》残谱而来,愿献予贵主。”
匪首大喜,将其引荐给幕后首领。
那人端坐帐中,面覆青铜面具,闻言冷笑:“终于来了……这世间最毒的不是妖,是人心中的执念。既然他们选择了‘理’,那我就用‘情’来毁它。”
火焰跳跃,映照出他手中一本漆黑古籍,封面赫然写着四个血字:
**《逆礼归心》。**
与此同时,京城某宅院内,姜云正在整理旧档,忽见一份泛黄卷宗夹着一页残纸,上面潦草写着一行小字:
>“寄魂咒未成,因其魂已碎。然其怨未灭,或可借他人之体,重生于‘至亲背叛’之时。”
他怔住,猛然想起那夜大火中,自己亲手点燃符咒时,婴儿眼中那一抹诡异的笑。
窗外,乌云蔽月,风声如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