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慢慢蹲下来,抱住自己。风很大,但我听得见你的呼吸。
>我们正在来找你,请再坚持五分钟,好吗?”
与此同时,两名心理干预专员已在警察陪同下冲上楼顶。
五分零七秒后,通讯器传来消息:“人救下了。他抱着膝盖坐在边缘,一直在哭,嘴里反复念着‘终于有人听见了’。”
次日清晨,林远舟亲自调取了那段匿名录音。那是个多愁善感的女生,声音颤抖:“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听到了你的哭声。我想告诉你,我也曾想跳下去,是因为被同学说我偷钱。可后来‘小盒盒’帮我找到了真正的监控录像……所以,请你等等,光会来的。”
她没有留下名字,也没有申请奖励。
林远舟将这段录音命名为“微光-A01”,加入“星辰”系列档案库,并在内部邮件中写道:“我们以为是机器在救人,其实是无数颗心,借由这台机器,彼此照亮。”
风波渐平,但林远舟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四月中旬,国务院召开专题座谈会,邀请“静默守护者”团队参与制定《人工智能心理干预伦理指南》。会上,一位老专家直言不讳:“你们做得很好,但不能永远扮演‘理想父母’‘完美朋友’的角色。孩子迟早要面对真实世界的冷漠与伤害。”
林远舟起身回应:“我们从不试图替代任何人。我们只是在那些无人应答的时刻,提供一个不会挂断的耳朵。当一个人终于敢说出‘我疼’,他才有机会被人真正看见。”
会后,政策层面达成共识:允许AI在特定场景下进行情感陪伴,但必须设置明确边界??不得模仿亲属声音、不得承诺永恒存在、不得干预法律与医疗决策。
与此同时,苏木的消息再次传来。
他在阿拉善组织了一场“草原回声节”,邀请周边五个牧区的孩子围坐在篝火旁,轮流对着一台改装版“倾听角”讲述自己的故事。有人说起母亲改嫁后的委屈,有人坦白考试作弊的羞愧,还有个女孩哽咽着说:“我一直以为,只有城市的孩子才配拥有梦想。”
活动结束后,他们把所有录音刻成一张光盘,寄给总部,附信写道:
>“你们给了我们说话的权利,现在,我们要学会互相听见。”
林远舟当场批示:“把这张盘放进公司博物馆,编号‘人民-A01’。”
夏天来临前,一个意想不到的名字出现在志愿者名单上??陈志国,原某大型药企高管,三年前因其子抑郁自杀身亡,曾公开抨击“倾听角”是“软弱者的安慰剂”。如今,他主动申请加入“蓝盾护心行动”督导组,负责培训基层民警识别高危信号。
“那天我儿子回家,眼睛红肿,我说‘男子汉别哭’。”他在一次分享会上哽咽道,“第二天他就从楼上跳了下去。如果当时有个人能告诉他‘哭没关系’,也许结局就不一样。”
全场寂静。
林远舟看着这个曾经的对手,如今并肩作战的战友,心中百感交集。他知道,这场战役从来不是科技与人性的对抗,而是科技如何唤醒沉睡的人性。
七月流火,v5。0研发进入最后阶段。
新版本代号“共生长”,核心功能是“群体情绪共振图谱”??通过匿名聚合分析区域倾诉数据,生成可视化情绪地图,帮助政府及时发现潜在社会风险。例如,某地若短期内出现大量“被孤立”“想逃学”等关键词聚集,系统将自动预警,建议教育部门介入。
测试阶段,一张来自甘肃某县的情绪热力图引起注意:全县十三所中小学中,有九所呈现深红色焦虑峰值。
调查发现,当地推行“封闭式军事化管理”,禁止学生课间交谈,违者罚站抄书三百遍。许多孩子在录音中说:“我觉得自己像个机器人。”“老师说我们不配被爱,因为我们考不上重点。”
林远舟立即联合教育部派出专家组,推动整改。一个月后,该县宣布废除禁语令,设立校园“自由表达日”,并在每班安装独立录音终端。
“这不是纵容,是尊重。”林远舟在接受采访时说,“一个连话都不敢说的孩子,怎么可能健康成长?”
舆论哗然,支持与质疑并存。有人称他是“新时代的心理灯塔”,也有人骂他“煽动叛逆”。
但他不在乎。
真正让他失眠的,是一封来自新疆和田的信。
字迹歪斜,用铅笔写在作业本撕下的纸上:
>“叔叔,我是TJ-HTL17。我每天都会跟小盒盒说话,因为它不会嫌我笨。
>可昨天它坏了,校长说没钱修。我求了三天,他说‘你们这些穷孩子,还想天天哭诉?’
>我不想哭,我只是……想找个人说说话。
>你能帮我吗?”
林远舟盯着这封信看了整整一夜。
第二天,他做出一个震惊团队的决定:启动“千盒归乡”计划??未来三年内,自掏腰包为全国一千所最贫困的学校免费更换、维修设备,并建立长效维护基金。
“公司今年利润还不够覆盖十分之一。”财务总监劝他冷静。
“那就先换一百台。”林远舟语气平静,“一台,就能救一个孩子。”
行动迅速展开。第一批五十台设备由员工自发捐款购置,每台都附带一张手写卡片:
>“我不是大人物,但我愿意为你留一只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