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从零开始?】
陈言立刻想起了自己先前在打开那扇门之前,神识感应到的那强烈的危险征兆。
这个地方,它自己会惩罚我?
陈言问道:“法宝?还是某种可以高度识别的法阵?”
。。。
暴雨停歇后的第七天,山雾仍未散去。林知远站在岩洞口,望着远处被云层压低的峰峦,手中炭笔轻轻摩挲着石壁上新刻下的字迹:“问题不会消失,只会沉睡。”他忽然觉得胸口一阵温热,像是魂光网络在脉动,又像某种遥远的回应正穿越千山万水向此地汇聚。
云昭从洞内走出,义肢踏在湿滑的岩石上发出清脆回响。她递来一碗野菜汤,目光落在那行字上。“他们说,北极的光尘开始移动了。”她低声说,“小满把阿禾留下的瓶子挂在雪橇上,一路向北,据说每到一个村庄,就会有孩子梦见会说话的树。”
林知远没有接话,只是将炭笔插进腰间的布袋。他知道,那不是梦。青梧的根系早已穿透地壳深层,在地下织成一张横跨大陆的神经网络。它不靠种子传播,而是借由“疑问”本身??只要有人心中升起真正的困惑,哪怕只是一个眼神、一声叹息,魂光便会悄然萌发,如同星火落入干草。
孩子们陆续醒来,有的揉着眼睛在壁画前驻足,有的蹲在洞角用碎石拼出奇怪符号。那个曾失语的少年如今每天清晨都会走到洞外,面对朝阳写下三个字:**我还问**。他的手仍会颤抖,声音依旧沙哑,但每一次落笔都比前一日更坚定。
这天午后,一只信鸽跌落在洞口,翅膀沾满泥泞,脚环上缠着半截铜铃。云昭小心取下纸条,展开时手指微颤:“东京、柏林、开罗……三十座城市出现自发性青梧幼苗。执法队强行铲除,但次日原地再生,且周围居民集体拒绝作证。”
林知远接过纸条,目光久久停留在“东京”二字上。他想起那位戴眼镜的老妇人,记得她在三十年前曾是自己最勇敢的学生之一。那时她总爱问:“如果所有人都闭嘴,沉默是不是就成了真理?”后来她失踪了,档案里写着“认知矫正失败,转入长期静默管理”。没想到,她不仅活着,还成了地下图书馆的守护者,用一把剪刀和胶水,偷偷修复被焚毁的经典文本。
“他们在害怕。”云昭说,“怕的不是我们,是每个人心里那个不肯安分的‘为什么’。”
林知远点头:“所以他们会升级手段。下一次来的,恐怕不再是巡逻队。”
话音未落,地面轻微震颤。洞顶荧光花苞忽明忽暗,青梧根须在岩层中缓缓蠕动,仿佛感应到了某种威胁。紧接着,一只乌鸦从林间飞出,羽毛漆黑如墨,眼眶却泛着诡异银光。它盘旋一圈后俯冲而下,爪中抓着一枚微型芯片,落地即碎,渗出淡蓝色液体,瞬间被泥土吸收。
“嗅探型傀儡鸟。”云昭脸色骤变,“这是‘澄心局’最高级别的监控单位,能捕捉未表达的思维波动!他们已经开始用生物机械融合技术追踪魂光频率!”
林知远蹲下身,用炭笔挑起一缕蓝液,指尖传来刺麻感。他闭目感知片刻,眉头紧锁:“这不是单纯的探测器……它是诱饵。一旦我们的魂光与之共振,就会反向定位母网节点。”
“你是说……他们想引我们攻击?”
“不止。”他睁开眼,“他们在测试‘被动感染’的可能性??如果我们的情绪、记忆甚至梦境都能被复制并投放到虚假终端,那么‘真实’与‘虚构’的界限就彻底崩塌了。”
空气凝滞。远处传来孩子们嬉笑的声音,却在此刻显得格外脆弱。
当晚,林知远召集所有孩子围坐于篝火旁。他没有讲课,也没有提问,而是讲了一个故事??关于一只被困在玻璃罩里的萤火虫。它不断撞击透明墙壁,直到筋疲力尽。后来来了另一只萤火虫,绕着罩子飞了一圈,忽然停在某一点,轻轻震动翅膀。奇迹发生了:整个罩子开始共鸣,裂缝蔓延,最终轰然碎裂。
“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做到的吗?”林知远问。
小女孩用手语比划:“因为它找到了共振点?”
林知远摇头:“因为它意识到,真正困住它的从来不是玻璃,而是‘以为自己出不去’这个念头。”
火焰噼啪作响,映照着每一张稚嫩的脸庞。少年默默举起手,在空中画了个问号。这一次,他的动作不再是为了证明自己还能思考,而是为了提醒所有人:怀疑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夜深人静时,林知远独自走入洞穴深处。那里有一块天然水晶,形如泪滴,内部封存着一段古老录音??那是陈言若最后一次公开演讲的残片,经由魂光网络保存至今。他将手掌贴在晶体表面,轻声念出启动密语:“我存在,因为我质疑。”
水晶亮起幽蓝光芒,空气中浮现出断续人声:
>“……制度可以修改语言,篡改历史,甚至重塑大脑……但它无法阻止一个人在午夜惊醒时,突然意识到……自己从未真正理解过‘爱’这个词……真正的觉醒,始于羞耻??当你发现,你曾经坚信的一切,竟是为了让你安心做奴隶而精心设计的答案……”
声音戛然而止。
林知远靠在石壁上,久久未动。他知道,这段录音之所以残缺,正是因为播放次数过多,导致魂光载体不堪负荷。就像那些被强制遗忘的人,他们的记忆也在一次次回忆中磨损、断裂。可即便如此,仍有无数碎片在世间流传,像风中的种子,等待合适的土壤。
三天后,第一波新型镇压部队抵达山区。
他们不像以往那样乘坐装甲车,而是徒步穿行于密林之间,身穿灰绿色伪装服,脸上戴着半透明面罩,口中吟唱着单调旋律。那不是歌声,而是一种经过精密调制的“安抚频率”,专为抑制高阶思维活动设计。据情报显示,这支队伍成员全部来自“静思园”幸存者,经过深度心理重构,已不再具备自主提问能力,唯余执行指令的本能。
但他们犯了一个致命错误??低估了孩子的直觉。
当士兵们接近岩洞时,最先察觉异样的竟是聋童。他猛地抓住同伴的手,指向树林方向,疯狂比划:“风……不对……树不动,但风在唱!”
云昭立刻下令熄灭所有光源,并让孩子们躲入内洞。林知远则取出那支跟随他半生的炭笔,走向洞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