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那意味着我们要使用攻击性共情技术,”一位伦理委员皱眉,“这违背了心语舱的初衷??促进理解,而非操控。”
“但他们已经在操控了!”林远声音陡然提高,“他们不只是想让我们闭嘴,他们是想让我们变成不会怀疑的傀儡!当一个人连自己的记忆都能被改写,他还剩下什么?”
草原上的风忽然停了。片刻后,东京的母亲轻声说:“我宁愿记得煎蛋的味道,哪怕它让我心痛。因为那是真实的我活过的证明。”
挪威的心理学家接道:“真正的忏悔,必须建立在自由意志之上。若情感可被设计,救赎便毫无意义。”
非洲长老敲响手中的鼓,节奏缓慢而坚定:“谎言种下的种子,终将长出荒芜的土地。”
共识达成:发起“回声行动”??以真实对抗篡改,以记忆反击遗忘。
计划分三步:第一,由林远带领技术团队制造“记忆锚点”,选取七百二十三位书写者中最强烈的情感瞬间,封装成不可复制的能量包,作为校准基准;第二,派遣志愿者潜入北极站点周边,建立临时共情基站,突破防火墙;第三,全员同步接入,发动一场跨越时空的**集体诉说**,用亿万真实心声冲击敌方系统,唤醒被封锁的记忆。
执行之日,春分刚过。南园举行特别版“真言祭”。百万纸船不再顺流而下,而是集中焚烧于守心藤环绕的祭坛。灰烬升腾之际,科学家捕捉到一股奇特的能量波动??纤维素燃烧释放的碳微粒竟自发排列成古老象形文字,拼出四个大字:**吾言即在**。
与此同时,七架改装无人机载着共情基站飞越极夜长空,降落在冰原边缘。操作员是三位聋哑艺术家,他们无法听见世界,却能通过振动精准感知情绪频率。他们在雪地上铺开触觉诗毯,以身体为导体,将千万人的思念编织成一道无形桥梁。
林远亲自担任主接入者。他躺进特制心语舱,体内植入临时神经耦合器,连接全球节点。倒计时开始:
“3……”
他看见阿禾九岁作业本上的字迹发光;
“2……”
周素云在雪夜里望着学生远去的身影;
“1……”
苏棠被捕前最后一句话在耳边响起:“你说出来的话,不会杀死你,但不说,会。”
“启动。”
刹那间,整个地球仿佛屏住了呼吸。
北极站点内部,监控屏幕疯狂闪烁。值班人员惊恐地看着仪表盘??外部情绪波强度超出阈值三百倍,系统开始自我震荡。负责人冲进指挥室大喊:“他们不是在攻击!他们在……在讲故事!每个人都在讲!”
的确。此刻,从东京老屋的厨房,到非洲部落的篝火旁,从挪威监狱的忏悔室,到中国南方的小学课堂,无数人闭上眼睛,回忆生命中最真实的一刻,并通过心语网络将其释放。
一位退休官员说:“那天我签了查封学校的命令,但我偷偷藏下了一页课文。”
一名囚犯说:“我杀妻那天,其实给她煮了最爱吃的红豆粥。”
一个少年说:“我每天假装开心,是因为怕爸妈觉得养我不值得。”
这些话语没有愤怒咆哮,没有政治宣言,只有赤裸裸的真实。它们像雨水渗入干涸大地,一点点溶解“语义重构引擎”的防火墙。
而在核心机房深处,一台老旧显示器突然亮起。画面模糊,却清晰映出周素云的脸。她坐在熟悉的木桌前,手握钢笔,一字一句写下:
>“我是周素云,曾是一名教师。
>1987年冬夜,我的三个学生因听古诗被带走。
>我没能保护她们,但我从未停止teaching。
>讲台可以空,心不能哑。
>我要让每一句被吞下去的话,都有地方回家。”
这是她原本写下的全文,被截断、被删除、被掩盖的部分,如今借由全球共情之力,重新浮现。
系统崩溃了。
“语义重构引擎”发出尖锐警报,随后彻底瘫痪。隐藏在背后的七个政府服务器接连失联,多名高官在二十四小时内宣布辞职或接受调查。国际刑事法院迅速立案,指控“大规模记忆干预”构成反人类罪。
但林远并未松懈。他知道,只要恐惧尚存,总会有新的“净语计划”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