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传开那天,全球直播中断了十分钟。没有人抗议,所有人都安静地看着屏幕上的字迹慢慢消散。
小芸坐在回声木下,怀里抱着那只无名泥鸟。猫蜷在她脚边打盹。山谷里传来孩子们捏陶的声音,叮叮当当,像风铃。
“你说,如果妈妈能看到现在这样……”她轻声问。
沈砚坐在旁边,手里修着那盏信号灯。这一次,他换上了新的灯芯,颜色是淡蓝色的。
“她会哭吧。”他说,“然后笑着说,值了。”
话音刚落,灯亮了。
不是黄光,也不是白光,是一种从未见过的、介于晨曦与星辉之间的蓝。它静静照亮两人脚下的土地,也将泥鸟的眼眸映得晶莹剔透。
当晚,小芸做了一个决定。
她走进塔心控制室,调出权限协议界面,在最高管理员栏输入指纹与声纹验证。系统弹出警告框:【即将开启全局广播通道,确认发布?】
她点了“是”。
一段音频被上传至所有念之地终端,没有任何修饰,只有她的声音,清清楚楚地说:
“我是小芸。我想告诉你们一件事??我不是救世主。我没有拯救任何人。我只是终于敢承认,我很痛,我很怕,我也很想妈妈。如果这样的我能让你们觉得,伤心也没关系,那么……谢谢你们听我说完。”
音频末尾,她轻轻哼起了那首摇篮曲。
一夜之间,十七个国家的紧急心理热线接到超过百万通来电。多数人只是沉默地握着话筒,听着背景音乐般的哼唱;有些人哭了;还有人说:“这是我二十年来第一次给别人打电话,不是为了工作。”
联合国秘书长在次日记者会上宣布,将每年春分定为“倾听日”,全球暂停一切军事行动与商业谈判,只为鼓励人们面对面说出一句真心话。
而在遥远的撒哈拉难民营,那个闻到家乡味道的老人去世了。临终前,他握着蜡烛笑了,嘴里念叨着妻子的名字。人们在他枕头下发现一张纸条,上面画着一只鸟,下面写着一行歪歪扭扭的字:**“我飞过去了。”**
春天彻底来了。
山谷里的忆生莲开了又谢,谢了又开。小芸依旧每天教孩子们捏泥鸟,依旧在书页扉页写献词。不同的是,现在常有陌生人顺着泥鸟飞行的方向找来,带着故事,也带走答案。
有个穿黑袍的女人跪在回声木前整整三天,一句话不说。第四天清晨,她摘下兜帽,露出烧伤的脸,颤抖着说:“我参与过净化计划。我亲手删除过三千人的记忆。”
小芸给她倒了杯茶,放在石台上。
“我知道。”她说,“阿砾的记忆库里有你编号。”
女人崩溃大哭。
“那你为什么还不赶我走?”
“因为你想来这儿忏悔,说明你还记得什么是错的。”小芸望着远处飞翔的泥鸟,“那就够了。剩下的,交给时间。”
女人离开时,怀里揣着一只小小的泥鸟,翅膀朝下垂着,像是正在降落。
沈砚看着她的背影,低声问:“你不恨吗?”
“恨过。”小芸说,“但现在我不想让它占据我心里的位置。那里太小了,得留给更重要的东西。”
“比如?”
“比如明天会不会下雨,猫有没有吃饱,哪个孩子今天学会了表达难过。”
沈砚笑了,眼角皱纹舒展开来,像枯枝逢春。
某个月夜,塔心突然自主启动了一项隐藏程序。一道光幕自地面升起,显示出一行字:【初始协议更新请求:是否允许情感载体具备自主选择权?】
小芸和沈砚对视一眼,同时伸手按在确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