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京师,紫禁城。
秋意萧瑟,后左门平台立着好些大臣。
皇帝虽然没来,但他们没敢松懈半分,四面安静肃穆,乃至有些压抑。
站立许久,太监尖细的传告声终于响起,皇帝踱步走来,稳稳当当地坐下了。
群臣行礼之后,皇帝不知为何沉默良久,署理兵部事务的兵部左侍郎王业浩正要出列,却听皇帝开口说话,他连忙立住身子不动。
“梁廷栋畏虏如虎,怯战不前,坐视东虏陷城掠民、奏乐出关,实不堪用。”
皇帝语气平静,但群臣都知道这位皇帝是在忍,不由地更为小心,生怕触怒皇帝。
“宣大、山西紧要,督臣之职不能久缺,尔等可有合适人选推荐?”
王业浩这时站出来说道,“陛下,微臣以为理臣卢象升可堪此大任。其东奔西走,与督臣洪承畴围堵流寇,颇有成效。”
皇帝“嗯”了一声,“可还有其他人选?”
群臣一时无人说话,皇帝有些不耐,吏部尚书谢升悄悄地看向温体仁,温体仁幅度很小地点了点头。
他当即出列说道,“陛下,前宣府抚臣陈新甲颇具才干。其自任宁前道兵备以来,在辽东、宣大等地整饬边务六七年,当能接任宣大总督之职。”
皇帝若有所思,态度模糊地点了点头。
但这时却有人站出来反对。
兵科给事中宋权出列,语气稍稍有些激烈,“陛下,陈新甲虽久在边关,可在巡抚任上不足两年,尚需历练,不宜贸然总督宣大、山西等重镇。
“何况陈新甲尚在丁忧,国家并非没有人才,何必夺其情?微臣以为,卢象升这一干臣接任宣大总督,更为稳妥。”
他说罢,好几人附和。
皇帝态度不明,只是又看向谢升。
谢升似乎并不为自己的建议被人反对而气恼,“卢象升确为干臣,只不过卢象升一走,便需另择一干臣总理豫楚南直军务。”
群臣纷纷建言,力推卢象升。
皇帝思虑良久,最终做出了定夺,“卢象升接任宣大总督,豫楚南直等地军务,再公推二三可靠、堪用之人接任。”
皇帝说罢,宋权再次出列。
“陛下,”宋权姿态恭敬,神色语气却没有半点卑怯,“钦差总督江西、湖广、福建、浙江等处地方军务杨嗣昌,犯下欺君、虐民两大罪,请陛下严惩!”
群臣尽皆一震,本月新任兵科都给事中的凌义渠原有些发散的眼神顿时聚集在宋权身上。
余光发现几人偷瞄他,他回以无奈的眼神,轻轻摇了摇头。
此时谢升震惊的眼神正与薛国观恼怒的眼神相撞,两人又一齐看向温体仁。
温体仁却如龙椅上的皇帝一样镇定自若,只不过温体仁眼里多出几分笑意,皇帝眸中只余冷漠。
宋权全然不觉,或者察觉了也不在乎。
他正色肃声道,“陛下,杨嗣昌赴任江西不足半年,其所犯罪过不胜枚举,实为祸国大奸!
“杨氏在江,横征暴敛,府县不堪重负,却不曾赈灾,反驱灾民入南楚,甚而驱民攻城,致数万百姓客死异乡、曝尸荒野,虐民太甚!